|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一、环境权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3-15页 |
| 二、环境权的含义 | 第15-28页 |
| (一) 环境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5-20页 |
| 1、环境权的概念 | 第15-17页 |
| 2、环境权的性质 | 第17-20页 |
| (二) 环境权的特征和种类 | 第20-28页 |
| 1、环境权的特征 | 第20-22页 |
| 2、环境权的种类 | 第22-28页 |
| 三、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 | 第28-35页 |
| (一) 环境危机尤其是我国环境日趋恶化的要求 | 第28-29页 |
| 1、全球环境危机 | 第28页 |
| 2、我国环境的恶化 | 第28-29页 |
| (二) 环境权写入宪法正是环境时代的要求 | 第29-31页 |
| (三) 为环境侵权救济创设宪法位阶的权利基础 | 第31-33页 |
| (四) 从宪法的功能上看环境权入宪 | 第33页 |
| (五) 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我国的确定是环境权入宪的又一理由 | 第33-35页 |
| 四、环境权的入宪设计 | 第35-39页 |
| (一) 国外宪法对环境权的三种设计方式 | 第35-36页 |
| (二) 我国宪法中增加环境权条款的设计构想 | 第36-37页 |
| (三) 环境权与环境义务的关系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