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8页 |
1 鳗弧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 | 第12-16页 |
·铁摄取 | 第12-13页 |
·铁摄取系统 | 第12-13页 |
·血红素转运和代谢系统 | 第13页 |
·运动力和趋化性 | 第13-14页 |
·胞外组分 | 第14-15页 |
·溶血素 | 第14页 |
·金属蛋白酶 | 第14页 |
·外膜孔道蛋白 | 第14-15页 |
·胞外多糖 | 第15页 |
·毒素 | 第15页 |
·内毒素 | 第15页 |
·外毒素 | 第15页 |
·分泌系统 | 第15-16页 |
2 细菌的信号转导系统 | 第16-21页 |
·分类 | 第16-21页 |
·单组分调控系统(OCRS) | 第17页 |
·双组分调控系统(TCRS) | 第17-20页 |
·三组分调控系统(ThCRS) | 第20-21页 |
3 Cpx 双组分调控系统 | 第21-27页 |
·Cpx 双组分调控系统简介 | 第21页 |
·Cpx 双组分系统参与的调控 | 第21-27页 |
·Cpx 系统的自我调控 | 第21-23页 |
·Cpx 系统的自体活化 | 第21-22页 |
·CpxP 对Cpx 系统的抑制 | 第22页 |
·CpxA 对CpxR 的正负双向调控 | 第22-23页 |
·CpxR 的旁路激活 | 第23页 |
·Cpx 调控膜结构蛋白的折叠和组装 | 第23-24页 |
·Cpx 系统对细菌生存和致病能力的影响 | 第24-27页 |
·碱性pH 压力调控 | 第24-25页 |
·耐药性 | 第25页 |
·Cpx 在不同细菌的毒力调控 | 第25-27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鳗弧菌cpx 基因簇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6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8页 |
·培养条件 | 第28页 |
·鳗弧菌cpx 基因簇的克隆 | 第28-36页 |
·cpx 基因簇部分保守区的克隆 | 第28-32页 |
·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鳗弧菌M3 基因组DNA 的制备 | 第29-30页 |
·PCR 扩增cpx 基因簇的保守区 | 第30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0-31页 |
·阳性重组子的鉴定及测序 | 第31-32页 |
·通过染色体步移获得cpx 基因簇全序列 | 第32-35页 |
·引物设计 | 第33页 |
·cpxR 上游未知序列的扩增 | 第33-35页 |
·cpxA 下游未知序列的扩增 | 第35页 |
·cpx 基因簇的序列拼接及验证 | 第35-36页 |
2 结果 | 第36-42页 |
·保守区引物扩增序列 | 第36-37页 |
·cpx 基因簇全序列的克隆 | 第37-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鳗弧菌cpxR 和cpxA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第43-5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51页 |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43-44页 |
·试剂 | 第44页 |
·cpxR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第44-51页 |
·DcpxR-F1F2 片段的克隆 | 第45-47页 |
·DcpxR-F1 片段的扩增 | 第45-46页 |
·DcpxR-F2 片段的扩增 | 第46页 |
·Overlap PCR 获得DcpxR-F1F2 片段 | 第46-47页 |
·DcpxR-F1F2 片段的TA 克隆 | 第47页 |
·pREDcpxR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7-50页 |
·DcpxR-F1F2 和pRE112 的连接 | 第47-48页 |
·pREDcpxR 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MC1061 | 第48-50页 |
·pREDcpxR 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SM10 | 第50页 |
·接合及一次交换重组子的筛选 | 第50页 |
·二次交换及突变株的鉴定 | 第50-51页 |
·cpxA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第51页 |
2 结果 | 第51-52页 |
·cpxR 缺失突变株的鉴定 | 第51页 |
·cpxA 缺失突变株的鉴定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鳗弧菌M3 cpxR 和cpxA 缺失突变株的表型分析 | 第53-68页 |
1 实验方法 | 第53-57页 |
·各种压力条件下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53-54页 |
·正常条件培养 | 第53页 |
·碱性条件培养 | 第53页 |
·3.5% NaCl | 第53-54页 |
·细菌在H_20_2 和SDS 中的存活能力 | 第54页 |
·泳动能力 | 第54页 |
·菌膜形成能力测定 | 第54-55页 |
·明胶酶活力检测 | 第55页 |
·抗生素敏感实验 | 第55-56页 |
·毒力实验 | 第56-57页 |
·浸泡攻毒 | 第56-57页 |
·腹腔注射攻毒 | 第57页 |
·细菌在鱼体内的存活 | 第57页 |
2 结果 | 第57-65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 第57-59页 |
·正常培养条件 | 第57-58页 |
·碱性培养条件 | 第58页 |
·3.596 NaCl | 第58-59页 |
·H_20_2 和SDS | 第59-60页 |
·泳动能力 | 第60页 |
·菌膜形成能力 | 第60-61页 |
·明胶酶活性 | 第61页 |
·抗生素敏感实验 | 第61-63页 |
·毒力实验 | 第63-65页 |
·浸泡攻毒 | 第63页 |
·肌肉注射攻毒 | 第63-64页 |
·体内存活实验 | 第64-65页 |
3 讨论 | 第65-68页 |
第五章 Cpx 系统对鳗弧菌致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8-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3页 |
·试剂 | 第68页 |
·qRT-PCR 引物 | 第68-69页 |
·cpx 基因簇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转录水平 | 第69-73页 |
·细菌总RNA 的提取 | 第69-71页 |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 第69-70页 |
·不同时期细菌样品的收集 | 第70页 |
·RNA 的提取 | 第70页 |
·RNA 样品质量检测 | 第70-71页 |
·残留基因组DNA 的去除 | 第71页 |
·RNA 的反转录 | 第71-72页 |
·cDNA 质量检测 | 第72页 |
·cpx 基因簇转录水平检测 | 第72-73页 |
·ΔcpxA 和ΔcpxR 中多种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73页 |
2 结果 | 第73-76页 |
·cpxR 和cpxA 基因在M3 不同生长时期的转录水平 | 第73页 |
·ΔcpxA 和ΔcpxR 中多种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73-76页 |
3 讨论 | 第76-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附录Ⅰ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1页 |
发表文章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