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第9-19页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9-11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9-10页 |
(二) 调查方法 | 第10-11页 |
(三) 体质分型及评定标准 | 第11页 |
二、统计处理 | 第11页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1-18页 |
(一) 两组年龄比较 | 第11页 |
(二) 两组绝经情况比较 | 第11-12页 |
(三) 正常围绝经期妇女体质类型分析 | 第12页 |
(四)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体质类型分析 | 第12-13页 |
(五) 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证型分析 | 第13页 |
(六) 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关系 | 第13页 |
(七) 肝郁质、肝郁夹阴虚质、阴虚质三者肝系证型比较 | 第13-14页 |
(八) 肝郁质、肝郁夹阴虚质、阴虚质三者阴虚证型比较 | 第14页 |
(九) 肝郁质、肝郁夹阴虚质、阴虚质三者肝肾同病证型比较 | 第14-15页 |
(十) 肝郁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证型分析 | 第15页 |
(十一) 肝郁夹阴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证型分析 | 第15页 |
(十二) 阴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证型分析 | 第15-16页 |
(十三)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特点分析及构成比比较 | 第16-17页 |
(十四) 围绝经期综合征易患因素分析 | 第17页 |
(十五)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格倾向分析 | 第17-18页 |
四、小结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8页 |
一、围绝经期妇女体质探讨 | 第19-20页 |
(一) 围绝经期女性阴虚体质最为多见 | 第19页 |
(二) 围绝经期妇女易形成肝郁体质 | 第19-20页 |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体质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一) 肝郁体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易感体质 | 第20-21页 |
(二) 阴虚体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基础 | 第21-22页 |
(三) 情志刺激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诱因 | 第22页 |
(四) 肝郁质与阴虚质存在融合、转化的倾向 | 第22-23页 |
三、体质类型与临床证候类型存在密切相关性 | 第23-24页 |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 第24-28页 |
(一) 未病先防与一级预防 | 第24-26页 |
(二) 既病防变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综述 | 第30-38页 |
附录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详细摘要 | 第43-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