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花的发育 | 第11-12页 |
| ·花形成的基础 | 第11页 |
| ·花器官的组成 | 第11-12页 |
| ·水稻花的发育 | 第12-16页 |
| ·水稻花的结构 | 第12-14页 |
| ·水稻幼穗的发育时期 | 第14页 |
| ·水稻中与开花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ABC 模型 | 第16-18页 |
| ·双子叶植物中的ABC 模型 | 第16-17页 |
| ·禾本科植物中的ABC 模型 | 第17-18页 |
| ·AP2/ERF 基因家族 | 第18-25页 |
| ·AP2 功能域(AP2 domain)简介 | 第18-20页 |
| ·AP2/ERF 基因家族简介 | 第20-24页 |
| ·AP2 组基因 | 第24-25页 |
|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 ·前期工作 | 第25页 |
| ·课题基础 | 第25-26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水稻APETALA2 基因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序列来源 | 第27页 |
| ·RNA 提取 | 第27-29页 |
| ·RT-PCR | 第29-30页 |
| ·PCR 反应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RT-PCR 模板的制作 | 第30-31页 |
| ·RT-PCR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水稻中APETALA2 基因组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 第33-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 ·材料 | 第33页 |
| ·基因克隆 | 第33-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第四章 水稻APETALA2 基因组基因原位表达分析 | 第40-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 ·标记探针 | 第40-43页 |
| ·原位杂交 | 第43-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 ·探针模板制备 | 第45-46页 |
| ·原位杂交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Os07g13170、Os03g60430 和 Os05g03040 之间的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 ·Os06g43220 和 GLOSSY15 的比较分析 | 第53页 |
| ·Os04g55560 与拟南芥中的 AP2 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