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7页 |
| 第一节 外国法查明的概念与外国法查明的产生 | 第12-14页 |
| 一、外国法查明的概念 | 第12页 |
| 二、外国法查明的产生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国外外国法查明制度 | 第14-17页 |
| 一、对外国法性质的认定 | 第14-15页 |
| 二、外国法查明不能时的替代方法 | 第15-16页 |
| 三、外国法适用错误的救济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我国外国法查明现状分析 | 第17-29页 |
| 第一节 我国外国法查明现状 | 第17-19页 |
| 一、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 二、司法现状 | 第19页 |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 一、立法上外国法性质不明,对外国法查明的方法没有顺序之分 | 第19-21页 |
| 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与法院的职责不明确 | 第21-23页 |
| 三、司法实践中对外国法往往只查不明 | 第23-25页 |
| 四、专家意见的作用不明 | 第25-27页 |
| 五、外国法查明不能时用中国法代替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对我国外国法查明的建议 | 第29-37页 |
| 第一节 在立法上将外国法确定为一种特殊事实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 第30-32页 |
| 第三节 重视外国法查明与识别关系 | 第32-34页 |
| 第四节 建立专家认证制,明确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 第34-35页 |
| 第五节 外国法查明不能时的适用一般法理解决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