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上“人”的观念之演变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理性人与刑事古典学派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意志自由的理性人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理性人观念照耀下的刑事古典学派 | 第13-17页 |
一、道义责任论 | 第13-14页 |
二、报应刑论 | 第14-15页 |
三、客观主义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理性人观念诞生的原因 | 第17-21页 |
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产物 | 第17-18页 |
二、抽象社会的形成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危险个体与刑事实证学派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注定犯罪的危险个体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危险个体冲击下的刑法学 | 第22-26页 |
一、社会责任论 | 第22-23页 |
二、目的刑论与保安处分 | 第23-24页 |
三、主观主义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危险个体观念形成的原因 | 第26-30页 |
一、科学的发展对危险个体观念诞生的影响 | 第26-27页 |
二、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理性与经验相统一的人与折衷主义刑法学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理性与经验相统一的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辩证人性论指导下的折衷主义刑法学 | 第31-33页 |
一、折衷主义的责任论 | 第31-32页 |
二、新社会防卫论 | 第32-33页 |
三、人格行为论 | 第33页 |
第三节 辩证人性论诞生的原因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人的消解与后现代视野中的刑法学 | 第36-42页 |
第一节 主体性的黄昏与人的消解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人的消解对刑法学的启示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关于后现代思潮对人的消解的评价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