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峨眉山及普贤道场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前言第7-9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7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第7-9页
第一章 大山崇拜与菩萨信仰第9-26页
   ·大山崇拜与西南名山峨眉山第9-16页
     ·大山崇拜第9-12页
     ·峨眉山与昆仑山形象的关系第12-16页
   ·峨眉山作为道教名山的早期历史第16-20页
     ·道教创始于蜀中第16-17页
     ·峨眉山成为道教名山第17-20页
   ·菩萨信仰之源流第20-26页
     ·汉地佛教的初传第20-21页
     ·大乘佛教流行中国之原因第21-22页
     ·信仰的转向及菩萨信仰的兴起第22-26页
第二章 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奠基期第26-41页
   ·峨眉山地区佛教的传入与初步发展第26-34页
     ·四川佛教之始考第26-29页
     ·峨眉山佛教之始考第29-34页
   ·峨眉山与普贤菩萨发生关联的基础第34-41页
     ·奇异自然现象及金顶三相的宗教功能第34-38页
     ·经典根据与解释第38-41页
第三章 峨眉山普贤道场的成型期第41-61页
   ·长期的佛道并存格局第41-45页
     ·孙思邈在峨眉山第41-44页
     ·李白对峨眉仙山形象的推广第44-45页
   ·唐中叶的显现第45-53页
     ·澄观国师峨眉朝普贤第46-48页
     ·悟达国师与峨眉山第48-50页
     ·峨眉礼普贤去第50-52页
     ·峨眉山银色世界的成型第52-53页
   ·北宋初的成型第53-59页
     ·北宋初期佛教的复兴第53-54页
     ·北宋初官方的经营与峨眉山普贤道场正式成型第54-59页
   ·峨眉山普贤道场的标志—万年寺普贤铜像第59-61页
第四章 峨眉山普贤道场的特点第61-67页
   ·神秘性第61页
   ·政治性第61-63页
   ·世俗性第63-64页
   ·愿行性第64-65页
   ·超越性第65-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历代帝王封禅祭祀表第70-72页
后记第72-74页
个人简历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阅读焦虑、阅读策略及阅读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
下一篇:中心集中荷载下任意变厚度圆底扁球壳的非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