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 ·前言 | 第13页 |
| ·丙烯酸锂及其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 | 第13-18页 |
| ·锂和丙烯酸锂的特点 | 第14页 |
| ·锂键的分类及性质 | 第14-16页 |
| ·聚丙烯酸锂的合成 | 第16-17页 |
| ·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 第18-22页 |
| ·自组装单分子层 | 第18-20页 |
| ·静电自组装 | 第20-21页 |
| ·自组装成膜方法 | 第21-22页 |
| ·自组装体系的表征 | 第22页 |
| ·表面光接枝技术 | 第22-28页 |
| ·反应机理 | 第22-24页 |
| ·实施方法 | 第24-25页 |
| ·反应体系 | 第25-26页 |
| ·表面形貌 | 第26-27页 |
| ·接枝聚合物的表征 | 第27-28页 |
| ·本课题思路的提出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丙烯酸锂在材料表面的结晶与晶相聚合 | 第29-52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 ·基材 | 第29-30页 |
| ·药品 | 第30页 |
| ·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 ·主要实验装置 | 第30页 |
| ·辅助装置 | 第30-31页 |
| ·实验操作 | 第31-33页 |
| ·基材的预处理 | 第31-32页 |
| ·单体粉末的制备 | 第32页 |
| ·单体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 ·单体的结晶 | 第32-33页 |
| ·结晶单体的聚合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表征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 ·锂键的证明 | 第34-38页 |
| ·不同结晶条件对单体结晶形貌的影响(玻璃表面) | 第38-44页 |
| ·溶剂对单体结晶形貌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单体浓度对结晶形貌的影响(缓慢挥发溶剂法) | 第40-42页 |
| ·压力对结晶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扫描电镜观察低浓度单体晶体形貌 | 第43-44页 |
| ·LiAA稀溶液在PET膜表面挥发结晶(缓慢挥发溶剂法) | 第44-48页 |
| ·固体晶相聚合的研究 | 第48-50页 |
| ·LiAA固体晶相聚合 | 第48-50页 |
| ·聚合时间与转化率关系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结晶部分 | 第51页 |
| ·晶体聚合部分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丙烯酸锂在CPP膜表面的接枝聚合 | 第52-78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 ·实验原料 | 第52-53页 |
| ·实验装置 | 第53页 |
| ·LiAA表面光接枝 | 第53-55页 |
| ·实验准备 | 第53-54页 |
| ·光还原反应 | 第54页 |
| ·LiAA表面溶液光接枝 | 第54页 |
| ·LiAA表面沉淀光接枝 | 第54页 |
| ·接枝膜表面的形貌 | 第54-55页 |
| ·AA与LiAA沉淀光接枝比较 | 第55页 |
| ·PAALi表面光降解 | 第55页 |
| ·实验结果表征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76页 |
| ·二步法沉淀光接枝原理 | 第56-58页 |
| ·二步法溶液接枝与沉淀接枝 | 第58-60页 |
| ·沉淀接枝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60-69页 |
| ·接枝反应时间 | 第60-64页 |
| ·单体浓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光强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水含量的影响 | 第66-69页 |
| ·不同溶剂对接枝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9-71页 |
| ·LiAA与AA沉淀接枝的比较 | 第71-74页 |
| ·PAALi表面光降解的初步探索 | 第74-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 导师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