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民族史志论文

蒙元时期的蒙古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与整合

第一章 序论第1-21页
 第一节 问题来源与研究动机第10-13页
  一、问题来源第10-11页
  二、选题动机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基本观点第13-14页
  一、研究价值第13-14页
  二、基本观点第14页
 第三节 理论范式、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第14-17页
  一、理论范式第14-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页
  三、研究步骤第16-17页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7-21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二、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第18-21页
第二章 蒙元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第21-31页
 第一节 蒙元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第22-23页
  一、蒙古汗国的建立第22页
  二、元朝的建立第22-23页
 第二节 蒙元时期经济文化类型及特点第23-29页
  一、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共存第23-25页
  二、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全面碰撞第25-29页
 第三节 蒙元时期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性质、任务与方式第29-31页
  一、蒙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对教育的影响第29-30页
  二、蒙元时期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性质、任务与方式第30-31页
第三章 蒙元时期的蒙古族教育与文化传承——以学校教育为线索第31-46页
 第一节 蒙元时期的文教政策第32-39页
  一、尊孔崇儒第32-34页
  二、以文治国,重教兴学第34页
  三、尊用汉法,推崇理学第34-35页
  四、吸收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第35-36页
  五、保持和发展蒙古族的语言和文化第36页
  六、实行科举第36-39页
 第二节 蒙元时期的官学教育第39-43页
  一、中央官学第39-41页
  二、地方官学第41-42页
  三、皇族子弟的教育第42-43页
 第三节 蒙元时期官学教育的特点与变迁第43-45页
  一、蒙元时期官学教育的特点第43-44页
  二、蒙元时期官学教育的变迁第44-45页
 第四节 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制度化第45-46页
  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45页
  二、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制度化第45-46页
第四章 其他教育形式中两种文化的互动——以非学校教育为线索第46-52页
 第一节 蒙元时期的私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第47-49页
  一、蒙元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状况第47-48页
  二、蒙元时期的家庭教育第48-49页
 第二节 蒙元时期书院的发展第49-51页
  一、书院沿革第49-50页
  二、蒙元时期书院对文化传承的意义第50-51页
 第三节 非学校教育与蒙汉文化的传承第51-52页
  一、非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第51页
  二、非学校教育与蒙汉文化传承第51-52页
第五章 理论阐释第52-61页
 第一节 历史特殊论与相对论的文化观第52-56页
  一、历史特殊论的产生与主要观点第52-53页
  二、文化相对论的产生与主要观点第53-56页
 第二节 文化涵化与蒙元时期教育与文化的变迁第56-59页
  一、文化涵化与文化变迁第56-57页
  二、文化涵化对蒙元时期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影响第57-59页
 第三节 文化分化与整合第59-61页
  一、文化分化与蒙元时期的教育第59-60页
  二、文化整合与蒙元时期的教育第60-61页
第六章 教育借鉴与发展第61-67页
 第一节 蒙元时期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影响第61-63页
  一、蒙元时期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特点第61-62页
  二、蒙元时期教育与蒙汉文化传承的影响第62-63页
 第二节 问题与对策第63-67页
  一、目前蒙古族教育与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第63-64页
  二、对策与建议第64-67页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第67-6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第73-74页
后记第74-76页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性材料绘画的色彩表现向丝网版画语言的转换
下一篇:CN2006型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的研制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