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软弱围岩连拱隧道稳定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连拱隧道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隧道信息化监控量测技术 | 第17-19页 |
·围岩稳定性评价 | 第19-22页 |
·拟定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2 昱岭关连拱隧道监控量测及成果分析 | 第25-53页 |
·工程概况 | 第25-27页 |
·昱岭关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 第25-26页 |
·隧道结构布置 | 第26-27页 |
·昱岭关隧道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 | 第27-32页 |
·隧道施工期监控量测的基本原则 | 第27-29页 |
·隧道施工期监控量测的项目及仪器布置 | 第29-30页 |
·量测方法和量测计划 | 第30-32页 |
·量测频度 | 第32页 |
·隧道施工期监控量测成果及分析 | 第32-51页 |
·初期支护应力量测 | 第32-35页 |
·二次衬砌应力量测 | 第35-39页 |
·拱顶沉降以及内空收敛 | 第39-45页 |
·地表沉降 | 第45-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3 昱岭关连拱隧道 I 类围岩段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53-76页 |
·弹塑性基本理论 | 第53-56页 |
·岩土弹塑性力学及本构关系概述 | 第53页 |
·屈服准则 | 第53-54页 |
·硬化定律 | 第54-55页 |
·流动法则 | 第55页 |
·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 第55-56页 |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56-58页 |
·昱岭关连拱隧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计算背景 | 第58页 |
·计算参数 | 第58-59页 |
·计算范围 | 第59页 |
·计算采用的强度准则 | 第59页 |
·昱岭关连拱隧道I 类围岩有限元分析 | 第59-74页 |
·计算模型 | 第59-62页 |
·计算成果及分析 | 第6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昱岭关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及工序优化的数值模拟 | 第76-94页 |
·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分析 | 第76-77页 |
·计算的八种施工顺序 | 第77-79页 |
·计算成果和分析 | 第79-93页 |
·支护应力分析 | 第79-85页 |
·位移计算分析 | 第85-87页 |
·拱顶沉降和内空收敛分析 | 第87-88页 |
·围岩应力分析 | 第88-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5 昱岭关连拱隧道险情段稳定性研究 | 第94-112页 |
·险情出现及监控量测应用 | 第94-97页 |
·地表沉降速度大幅度提高 | 第94-96页 |
·左洞进口段支护大幅度下沉 | 第96页 |
·监控量测在险情处理中的意义 | 第96-97页 |
·昱岭关连拱隧道动态施工三维数值模拟 | 第97-110页 |
·计算工况 | 第98-99页 |
·计算成果和分析 | 第9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附录 | 第120-12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12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