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 第一部分:绪论 | 第9-14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1、从国际立法层次看失业保险制度 | 第9-10页 |
| 2、从国内立法层次看失业保险制度 | 第10-11页 |
| 3、从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看失业保险制度 | 第11-12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1、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 第12页 |
| 2、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见解 | 第12-13页 |
| (四)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部分:失业保险的一般理论 | 第14-21页 |
| (一) 失业与失业保险 | 第14-16页 |
| 1、失业的涵义及类型 | 第14-15页 |
| 2、失业保险的涵义及特点 | 第15-16页 |
| (二) 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区别 | 第16-17页 |
| 1、保障的前提条件不同 | 第16页 |
| 2、实施的对象范围不同 | 第16页 |
| 3、劳动危害事故形成的原因不同 | 第16页 |
| 4、享受条件和主要目的不同 | 第16页 |
| 5、具体的职能不同 | 第16-17页 |
| (三) 我国失业人数的统计定义 | 第17-21页 |
| 1、失业人员统计 | 第17页 |
| 2、失业人员统计定义 | 第17-19页 |
| 3、失业人数参保现状 | 第19-21页 |
| 第三部分:国内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1-25页 |
| (一)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21-22页 |
| 1、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21页 |
| 2、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21-22页 |
| (二)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22-23页 |
| 1、建国时期的失业救济制度 | 第22页 |
|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待业保险制度 | 第22-23页 |
| 3、1999年改革后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23页 |
| (三) 失业保险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 第23-25页 |
| 1、失业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23-24页 |
| 2、借鉴及启示 | 第24-25页 |
| 第四部分: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现实考察 | 第25-34页 |
| (一) 我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 第25-27页 |
| 1、必然性 | 第25-26页 |
| 2、可行性 | 第26-27页 |
| (二) 现行城镇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7-30页 |
| 1、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 2、成因分析 | 第29-30页 |
| (三) 我国城镇失业保险的框架设计 | 第30-34页 |
| 1、失业保险机制应吸取福利国家的教训 | 第30页 |
| 2、失业保险机制设计应避免理想化倾向 | 第30-31页 |
| 3、构建新型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 第31-34页 |
| 第五部分:完善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及措施 | 第34-42页 |
| (一) 完善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34页 |
| (二) 完善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 | 第34-35页 |
| (三) 完善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5-42页 |
| 1、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 2、建立失业保障水平与生产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失业保险体系 | 第36-37页 |
| 3、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制度创新 | 第37-39页 |
| 4、强化和改进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功能 | 第39-41页 |
| 5、提高失业保险的立法层次,增强失业保险法律的权威性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