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人因的流水线生产物流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人因工程学 | 第8-12页 |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8-10页 |
·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生产物流 | 第12-16页 |
·物流学及其分类 | 第12-14页 |
·生产物流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4-16页 |
2. 研究课题来源介绍 | 第16-27页 |
·设计依据 | 第17页 |
·工艺流程说明 | 第17-18页 |
·工艺流程 | 第18页 |
·工位安排 | 第18页 |
·厢体总装线的组成说明 | 第18-27页 |
·总装线的输送 | 第18页 |
·各工位工作内容、设备配置、工作步骤 | 第18-27页 |
3. 人因的研究及实践仿真 | 第27-47页 |
·工位01人因分析与仿真实践 | 第29-39页 |
·人工包边姿势研究 | 第29-34页 |
·人工铆接姿势研究 | 第34-39页 |
·工位02人因分析与仿真实践 | 第39-41页 |
·人工拧螺栓姿势仿真 | 第39-40页 |
·人工拧螺栓姿势分析 | 第40-41页 |
·工位1人因分析与仿真实践 | 第41-43页 |
·人工焊接姿势仿真 | 第41-43页 |
·人工焊接姿势分析 | 第43页 |
·工位3人因分析与仿真实践 | 第43-47页 |
·人工安装厢体顶侧部铆钉姿势仿真 | 第44-45页 |
·人工安装厢体顶侧部铆钉姿势分析 | 第45-46页 |
·人工铆接厢体底侧部外侧铆钉姿势仿真 | 第46-47页 |
·人工铆接厢体底侧部外侧铆钉姿势分析 | 第47页 |
4. 生产物流的研究及实践 | 第47-61页 |
·生产组织形式 | 第48-51页 |
·大量生产 | 第48-49页 |
·流水生产线期量指标 | 第49-50页 |
·流水线平衡方法 | 第50-51页 |
·工厂布局 | 第51-55页 |
·基本要素分析 | 第51-53页 |
·工厂布置的目标 | 第53-54页 |
·工厂布置原则 | 第54页 |
·工厂布置步骤 | 第54页 |
·工厂布置的类型 | 第54-55页 |
·流程分析 | 第55-56页 |
·生产流程分析 | 第55-56页 |
·加工路线分析 | 第56页 |
·物料搬运 | 第56-58页 |
·物料搬运的含义和任务 | 第57页 |
·物料搬运的主要原则 | 第57-58页 |
·生产能力平衡 | 第58-60页 |
·综合生产能力 | 第58-59页 |
·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之间的平衡 | 第59页 |
·生产线的平衡 | 第59-60页 |
·物流分析 | 第60-61页 |
·物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 第60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60-61页 |
·物流强度与物流相关表 | 第61页 |
5. 系统仿真 | 第61-71页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系统仿真及其在物流中的作用 | 第62-63页 |
·仿真软件简介 | 第63-65页 |
·模拟技术的使用 | 第63页 |
·Flexsim ED与其他模拟软件功能的比较 | 第63-64页 |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 | 第64页 |
·模拟方法 | 第64页 |
·速度 | 第64页 |
·查询系统(QUERY SYSTEM) | 第64-65页 |
·总装线的Flexsim建模 | 第65-70页 |
·Flexsim用户界面 | 第65-66页 |
·Flexsim立体建模 | 第66-70页 |
·仿真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