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7页 |
| 一、信用证诈骗罪的法条解释 | 第7-31页 |
| (一) 信用证诈骗罪的客体 | 第7-13页 |
| (二) 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13-23页 |
| (三) 信用证诈骗罪的主体 | 第23-28页 |
| (四) 信用证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第28-31页 |
| 二、信用证诈骗罪的法条评价 | 第31-44页 |
| (一) 主观方面设定评价——在法条中增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31-34页 |
| (二) 立法模式设定评价——信用证诈骗罪数额规定存在的问题及修改的建议 | 第34-38页 |
| (三) 单位犯罪处罚评价——对单位犯罪的加重处罚条件及罚金刑规定的质疑 | 第38-41页 |
| (四) 最高刑设定评价——对死刑的质疑 | 第41-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56-59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9-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