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9页 |
| ·前言 | 第9页 |
| ·杂多酸盐催化剂简介 | 第9-11页 |
| ·负载型杂多化合物简介 | 第11-18页 |
| ·SiO载体 | 第11-14页 |
| ·活性炭载体 | 第14-15页 |
| ·碱性氧化物载体 | 第15-17页 |
| ·有机聚合物载体 | 第17-18页 |
| ·杂多化合物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18-22页 |
| ·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 第18-21页 |
| ·酸碱催化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 ·结论 | 第22-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 ·主要试剂和原料 | 第29-3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页 |
| ·催化反应评价 | 第30-31页 |
| ·催化剂的主要表征手段及工作条件 | 第31-32页 |
| ·样品XRD 表征 | 第31页 |
| ·样品IR 光谱表征 | 第31页 |
| ·样品UV-VIS-DRS 表征 | 第31页 |
| ·样品比表面积测定 | 第31页 |
| ·样品TG-DTA 分析 | 第31-32页 |
| ·样品XPS表征 | 第32页 |
| ·氧化镁负载的钼钒磷杂多化合物催化剂反应评价及积碳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氧化镁负载的钼钒磷酸铜催化剂的积碳行为 | 第33-48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 ·催化剂的积碳 | 第34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 ·IR光谱表征 | 第35-36页 |
| ·XRD表征 | 第36-37页 |
| ·XPS表征 | 第37-44页 |
| a 表面积碳分析 | 第37-42页 |
| b Mo3d的XPS分析 | 第42-44页 |
| ·积碳催化剂的孔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过渡金属取代钼磷杂多酸催化剂 | 第48-60页 |
| ·引言 | 第48-49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52页 |
| ·Keggin 结构杂多酸H_3PMo_(12)O_(40)的合成 | 第49-50页 |
| ·单缺位磷钼杂多酸盐(简写为PMo_(11)) 的制备 | 第50页 |
| ·Keggin 结构杂多酸H_4PMo_(11)VO_(39) 的合成及修饰 | 第50-52页 |
| A Na_nH_(4-n)PMo_(11)VO_(39) 的合成 | 第50-51页 |
| B NaH_3[AN][PMo_(11)XO_(40)]的制备 | 第51-52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2-57页 |
| ·FT-IR 表征 | 第52-55页 |
| ·XRD 表征 | 第55页 |
| ·UV-VIS 表征 | 第55-56页 |
| ·催化剂的TG-DTA 分析 | 第56-57页 |
| ·杂多酸催化O_2 氧化正己醇制正己醛的反应条件 | 第57-58页 |
| ·催化剂的反应评价 | 第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中文摘要 | 第61-64页 |
| 英文摘要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