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商品化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探讨范围的限定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人格权及其商品化概述 | 第13-24页 |
·人格权的一般原理 | 第13-17页 |
·人格与人格权 | 第13-15页 |
·人格权的性质 | 第15-16页 |
·人格权的分类 | 第16-17页 |
·人格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 第17-20页 |
·人格权的历史沿革 | 第17-19页 |
·人格权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商品化与人格权商品化 | 第20-24页 |
·商品化 | 第20-21页 |
·人格权商品化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正当性分析 | 第24-35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社会基础 | 第24-28页 |
·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 第24-25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 | 第25-26页 |
·现实生活的特定需要 | 第26-27页 |
·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 | 第27-28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财产权的劳动理论 | 第28-29页 |
·先占理论 | 第29页 |
·功利主义理论 | 第29页 |
·人格理论 | 第29-31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经济效应 | 第31-32页 |
·资源配置效应 | 第31-32页 |
·激励效应 | 第32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依据 | 第32-35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宪法依据 | 第32-33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民法依据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形式 | 第35-46页 |
·人格权的许可使用 | 第35-41页 |
·作价投资 | 第36-37页 |
·形象大使 | 第37页 |
·赞助用名 | 第37-38页 |
·将姓名许可他人作为商号使用 | 第38-39页 |
·将姓名、肖像等许可他人作为商标使用 | 第39-40页 |
·将姓名许可他人注册为域名使用 | 第40-41页 |
·死者人格利益的商业利用 | 第41-46页 |
·死者人格利益商业利用的基础 | 第41-42页 |
·对死者人格利益进行商业利用的主体 | 第42-43页 |
·死者人格利益商业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 第43-46页 |
第五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民法保护 | 第46-57页 |
·国外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模式 | 第46-49页 |
·侵权行为模式 | 第46-47页 |
·人格权模式 | 第47页 |
·财产权模式 | 第47-49页 |
·人格权商品化民法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 第49-50页 |
·平等自愿原则 | 第49-50页 |
·公平原则 | 第50页 |
·诚信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 第50页 |
·侵害人格权商品化的救济方式 | 第50-52页 |
·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 | 第50-51页 |
·兼采其他责任方式 | 第51-52页 |
·我国人格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2-57页 |
·完善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制度 | 第52-54页 |
·承认部分人格权的可转让性 | 第54-55页 |
·规定有关人格权的相对可继承性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