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基于“3S”技术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1页
 1.1 “3S”技术概况第10-16页
  1.1.1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及应用第10-11页
  1.1.2 遥感技术(RS)发展及应用第11-14页
  1.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发展及应用第14-16页
 1.2 国内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概述第16-19页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对象分析及方法设计第21-33页
 2.1 研究试区概况第21-25页
  2.1.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第21页
  2.1.2 自然概况第21-23页
  2.1.3 社会经济情况第23页
  2.1.4 水土流失情况第23-24页
  2.1.5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第24-25页
 2.2 动态监测内容及监测尺度第25-26页
  2.2.1 动态监测内容第25页
  2.2.2 监测尺度第25-26页
 2.3 信息源的选择和采用的设备软件第26-30页
  2.3.1 信息源的选择第26页
  2.3.2 信息处理方式与软、硬件支持系统第26-30页
 2.4 动态监测方法设计第30-31页
  2.4.1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第30页
  2.4.2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设计第30-31页
 2.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第31-33页
  2.5.1 土壤侵蚀分类第31-32页
  2.5.2 土壤侵蚀分级第32-33页
第三章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33-45页
 3.1 信息源的购置及资料收集第33-34页
 3.2 野外调查及建立解译标志第34-38页
  3.2.1 土壤侵蚀样区调查及解译标志第34-35页
  3.2.2 水土保持及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及解译标志第35-38页
 3.3 卫星影像处理第38-39页
 3.4 卫星影像纠正第39-41页
 3.5 图像解译及面积量算第41-45页
第四章 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模型建立第45-53页
 4.1 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第45-46页
 4.2 模型变量选择与提取第46-47页
 4.3 单因子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4.4 土壤侵蚀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4.5 模型验证和应用第50-53页
第五章 GIS数据集成与监测系统开发第53-63页
 5.1 GIS数据集成第53-55页
 5.2 典型支流(秃尾河)信息系统开发第55-59页
  5.2.1 流域概况及开发目标第55-56页
  5.2.2 数据内容第56页
  5.2.3 系统的主要功能第56-59页
 5.3 活鸡兔小流域遥感监测系统第59-63页
  5.3.1 活鸡兔小流域概况第59-60页
  5.3.2 系统的主要功能第60-63页
第六章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第63-70页
 6.1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应用第63-68页
 6.2 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用第68-7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7.1 结论第70-71页
 7.2 问题与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及路基结构动力分析
下一篇:HDLC协议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在FPGA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