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24页 |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 | 第10-13页 |
·胶束 | 第10-11页 |
·微乳液 | 第11-12页 |
·溶致液晶 | 第12-13页 |
·中性红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盐酸普鲁卡因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4-28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循环伏安特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临界胶束浓度cmc 的测定 | 第25页 |
·中性红在胶束中的定位 | 第25页 |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 第25-26页 |
·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三章 PCN光谱电化学性质及其与SDS相互作用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PCN 的电化学性质 | 第29-31页 |
·P C N 的光谱学性质研究 | 第31-35页 |
·PCN 的荧光自猝灭性质 | 第31-34页 |
·PCN 的紫外、荧光光谱性质受 SDS 的影响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四章 PCN 对 CTAB 胶束、微乳液中 NR 结构的影响 | 第38-53页 |
·引言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中性红对胶束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CTAB 对NR 结构形态的影响 | 第40-45页 |
·CTAB 球状胶束中PCN 对NR 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CTAB 棒状状胶束中PCN 对NR 结构的影响 | 第46-48页 |
·NR 在CTAB 胶束中定位 | 第48-49页 |
·CTAB/C5H110H/H20 O/W 微乳液中PCN 对NR 形态的影响研究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五章 PCN 与SDS 胶束、微乳液中 NR 的相互作用 | 第53-63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中性红对SDS 胶束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SDS 对 NR 结构形态的影响 | 第54-56页 |
·SDS 与NR 的相互作用 | 第56-57页 |
·SDS胶束中PCN对中性红的作用 | 第57-59页 |
·NR 在SDS 胶束中定位 | 第59页 |
·SDS/C_5H_(11)OH/H_2O O/W 微乳液中PCN 对中性红的作用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盐酸普鲁卡因(PCN)与 Triton X-100 胶束、微乳液中中性红(NR)的相互作用 | 第63-68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Triton X-100 对 NR 结构形态的影响 | 第64页 |
·Triton X-100 胶束中 PCN 对 NR 结构形态的影响 | 第64-65页 |
·Triton X-100/C_4H_9OH/H_2O O/W 微乳液中PCN 对NR 结构形态的影响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七章 NR-HSA、HSA-PCN 的相互作用及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68-81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中性红与HSA的相互作用 | 第69-75页 |
·HSA 与NR 结合的紫外光谱研究 | 第69-70页 |
·HSA 与NR 结合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70-74页 |
·猝灭常数的确定 | 第70-71页 |
·猝灭机制的推测 | 第71页 |
·中性红与HSA 结合的热力学参数 | 第71-73页 |
·NR 与蛋白的结合位点数 | 第73-74页 |
·中性红对HSA 构象的影响研究 | 第74页 |
·HSA 对中性红结构的影响 | 第74-75页 |
·表面活性剂对HSA-NR 光谱的影响 | 第75-77页 |
·PCN 对HSA 的作用及SDS 的影响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1-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