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论文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分析 | 第10-20页 |
一、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一般界定 | 第10-12页 |
(一) 均等化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 均等化的原则 | 第11-12页 |
二、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一) 农村基础设施基础薄弱 | 第12-13页 |
(二) 城乡义务教育成本分摊制度不统一 | 第13-14页 |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二元性 | 第14-15页 |
(四) 农村公共卫生发展滞缓 | 第15页 |
三、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15-17页 |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是差异形成的基础 | 第15-16页 |
(二) 事权、财权划分不规范是差异形成的直接原因 | 第16-17页 |
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影响 | 第17-20页 |
(一)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第17页 |
(二) 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 第17-18页 |
(三)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易造成效率损失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转移支付是完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 第20-32页 |
一、转移支付的一般分析 | 第20-22页 |
二、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内在机制设计的初衷 | 第22页 |
(二) 转移支付是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有效模式 | 第22-23页 |
(三) 借助转移支付乘数效应,放大财政资金支持农村发展的作用 | 第23-24页 |
(四) 分类转移支付的效应分析 | 第24-28页 |
三、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在均等化方面的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一) 转移支付均等化导向不明确 | 第28-29页 |
(二) “基数法”弊端明显,损害了转移支付机制的均等化初衷 | 第29-30页 |
(三) 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农村基层政府处于受益边缘 | 第30页 |
(四) 转移支付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国外的基本做法及借鉴 | 第32-37页 |
一、义务教育财政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 | 第32-34页 |
(一) 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投资模式 | 第32-33页 |
(二) 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供给模式 | 第33-34页 |
(三) 法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供给模式 | 第34页 |
二、国外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完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启示 | 第34-37页 |
第四部分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 | 第37-44页 |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导向 | 第37-38页 |
二、逐步合理化测算体系,完善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 | 第38-39页 |
三、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强化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 | 第39-40页 |
四、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 第40页 |
五、完善我国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40-44页 |
(一) 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是提高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的前提 | 第41-42页 |
(二)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界定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 | 第42-43页 |
(三)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对均等化的关注度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