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1.1 标准模型简介 | 第7-8页 |
§1.2 几种典型的新物理理论 | 第8-9页 |
§1.3 最小Higgs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 | 第9-12页 |
§1.4 工作简介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小Higgs理论综述 | 第14-33页 |
§2.1 可能的小Higgs理论模型 | 第14-15页 |
§2.2 最小Higgs模型概述 | 第15-22页 |
§2.2.1 最小Higgs模型的群结构 | 第15页 |
§2.2.2 最小Higgs模型预言的规范玻色子和赝标哥尔斯通玻色子 | 第15-17页 |
§2.2.3 最小Higgs模型中的规范相互作用 | 第17-19页 |
§2.2.4 最小Higgs模型中的费米子及其相互作用 | 第19-22页 |
§2.3 类矢量顶夸克和电弱对称性破缺 | 第22-26页 |
§2.3.1 最小Higgs模型中的电弱对称性破缺 | 第22-24页 |
§2.3.2 类矢量顶夸克的基本性质 | 第24-25页 |
§2.3.3 重顶夸克T在高能对撞机上的可能物理迹象 | 第25-26页 |
§2.4 精确电弱测量数据对最小Higgs模型参数的限制 | 第26-33页 |
§2.4.1 最小Higgs模型自由参数 | 第26-27页 |
§2.4.2 精确电弱测量数据对最小Higgs模型参数的限制 | 第27-33页 |
第三章 光子对撞机、THERA对撞机简介 | 第33-36页 |
§3.1 光子对撞机简介 | 第33-34页 |
§3.2 THERA对撞机简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在将来的对撞机上探测新规范玻色子的可能性 | 第36-48页 |
§4.1 手征性、极化、自旋知识简介 | 第36-37页 |
§4.2 最小Higgs模型中e~-γ→ν_eW~-过程的手征振幅 | 第37-40页 |
§4.3 新规范玻色子在无极化的e~-γ对撞机上的单个产生 | 第40-41页 |
§4.4 荷电规范玻色子在极化的e~-γ对撞机上的单个产生 | 第41-48页 |
§4.4.1 SM规范玻色子W_s~-在极化的e~-γ对撞机上的单个产生 | 第42-43页 |
§4.4.2 新规范玻色子W_H~-在极化的e~-γ对撞机上的单个产生 | 第43-46页 |
§4.4.3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在THERA对撞机上类矢量顶夸克T的产生 | 第48-52页 |
§5.1 ep→eb→ν_eT过程 | 第48-51页 |
§5.2 数值结果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最小Higgs模型与e~-γ→e~-H过程 | 第52-58页 |
§6.1 e~-γ→e~-H过程的相关耦合及手征振幅 | 第52-55页 |
§6.2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59页 |
附录一 LH模型中的相关耦合 | 第59-62页 |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