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流中间包的水模实验研究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中间包冶金的发展 | 第11-13页 |
·中间包冶金技术的现状 | 第13-16页 |
·设置湍流控制器 | 第13-15页 |
·应用离心中间包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间包的实验研究方法 | 第19-33页 |
·中间包的实验研究方法 | 第19-32页 |
·物理模拟方法 | 第19页 |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 第19-25页 |
·刺激-响应实验技术 | 第20-21页 |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 第21-22页 |
·平均停留时间 | 第22-23页 |
·RTD曲线与混合模型 | 第23-25页 |
·流场显示和流速测量 | 第25-31页 |
·流动显示技术 | 第25-26页 |
·高速摄影法 | 第26-27页 |
·热线(膜)流速仪 | 第27-28页 |
·激光多普勒测速 | 第28页 |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 第28-31页 |
·夹杂物的模拟方法 | 第31-32页 |
·本课题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单流漩流中间包的流场测定实验 | 第33-46页 |
·相似原理及实验参数的选取 | 第33-37页 |
·相似原理 | 第33-34页 |
·实验参数的选取 | 第34-37页 |
·水流量的选取 | 第34-35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35-37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7-39页 |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45页 |
·圆柱型漩流室内流场分析 | 第39-42页 |
·同一直径不同高度的流场比较 | 第39-41页 |
·同一高度不同直径的流场比较 | 第41-42页 |
·圆台型漩流室内流场分析 | 第42-45页 |
·同一直径不同高度的流场比较 | 第42-44页 |
·同一高度不同直径的流场比较 | 第44-45页 |
·本章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单流漩流中间包的流场显示实验 | 第46-56页 |
·流场显示示踪剂的选取 | 第46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6-48页 |
·实验装置 | 第47页 |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8-54页 |
·漩流室内流动状态分析 | 第48-49页 |
·中间包内流动状态分析 | 第49-54页 |
·中间包的响应时间分析 | 第49-51页 |
·中间包内流动状态分析 | 第51-54页 |
·本章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单流漩流中间包的夹杂物模拟实验 | 第56-70页 |
·夹杂物模拟粒子的选取 | 第56-59页 |
·夹杂物模拟的相似准数分析 | 第56-58页 |
·方程分析法 | 第56-57页 |
·量纲分析法 | 第57-58页 |
·夹杂物模拟粒子的选取 | 第58-59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9-61页 |
·实验装置 | 第60-61页 |
·实验步骤 | 第61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1-68页 |
·夹杂物的向心聚集上浮分析 | 第61-63页 |
·夹杂物的上浮率计算及分析 | 第63-68页 |
·本章结论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双流漩流中间包停留时间分布测定 | 第70-77页 |
·相似原理及实验参数的选取 | 第70-71页 |
·相似原理 | 第70页 |
·实验参数的选取 | 第70-71页 |
·水流量的选取 | 第70-71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71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1-73页 |
·实验装置 | 第72-73页 |
·实验步骤 | 第73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3-76页 |
·不同漩流室的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不同漩流室的 RTD曲线 | 第74-76页 |
·本章结论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