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传统家庭伦理及其特征 | 第7-15页 |
(一) 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 | 第8-12页 |
1、父子之伦:父慈子孝 | 第8-10页 |
2、夫妻之伦:夫义妇顺 | 第10-11页 |
3、长幼之伦:兄友弟悌 | 第11-12页 |
(二) 传统家庭伦理的特征 | 第12-15页 |
1、家庭本位 | 第13-14页 |
2、等级差序的人伦格局 | 第14-15页 |
3、家国一体 | 第15页 |
二、传统家庭伦理的变迁 | 第15-30页 |
(一) 两性关系的变迁 | 第16-22页 |
1、传统社会的男尊女卑 | 第16-18页 |
2、近代的妇女解放 | 第18-20页 |
3、现代的男女平等 | 第20-22页 |
(二) 孝的变迁 | 第22-30页 |
1、传统孝道及其封建化 | 第22-25页 |
2、对传统孝道的批判 | 第25-27页 |
3、孝的再审视 | 第27-30页 |
三、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 第30-46页 |
(一) 转型期家庭伦理关系的特点及矛盾 | 第30-36页 |
1、转型期家庭伦理关系的特点 | 第30-33页 |
(1) 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主平等化 | 第31页 |
(2) 家庭伦理关系轴心的转移 | 第31-32页 |
(3) 家庭伦理关系重心的下移 | 第32-33页 |
2、转型期家庭伦理关系的矛盾 | 第33-36页 |
(1) 过分强调个人本位,淡漠家庭责任 | 第34-35页 |
(2) 婚姻自由与家庭稳定的矛盾 | 第35-36页 |
(3) 代际关系的危机 | 第36页 |
(二) 对建构现代家庭伦理的理性思考 | 第36-40页 |
1、从宏观方面看,现代家庭伦理建构中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借鉴性 | 第37-39页 |
(1) 继承性 | 第37页 |
(2) 时代性 | 第37-38页 |
(3) 借鉴性 | 第38-39页 |
2、从微观方面看,强调家庭内部的道德整合 | 第39-40页 |
(1)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第39页 |
(2) 尊重家庭成员的人格与个性 | 第39-40页 |
(3) 具有一定的宽容性 | 第40页 |
(三) 现代家庭伦理的道德规范 | 第40-46页 |
1、夫妻之间的伦理规范 | 第40-43页 |
(1) 夫妻恩爱,忠贞不渝 | 第41页 |
(2) 相互尊重 | 第41-42页 |
(3) 自我调适 | 第42-43页 |
(4) 沟通交融 | 第43页 |
2、亲子之间的伦理规范 | 第43-46页 |
(1) 相互尊重理解 | 第44页 |
(2) 孝是善事父母的基本规范 | 第44-45页 |
(3) 慈是养教结合的为父之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