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文献研究评析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局限性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界定 | 第19-26页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内部控制 | 第19-2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22-23页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24页 |
·信号传递理论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24-25页 |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25-26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演变 | 第26-36页 |
·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政策历程 | 第26-27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政策历程 | 第27-29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规模的关系 | 第29-30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业务复杂程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的关系 | 第31-3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上市时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是否设置内审部门的关系 | 第33-34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是否ST或*ST的关系 | 第34-35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是否标准审计意见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4章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与上市公司特征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 第36-48页 |
·研究假设 | 第36-38页 |
·上市公司规模假设 | 第36页 |
·上市公司业务复杂程度假设 | 第36页 |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假设 | 第36-37页 |
·上市时间假设 | 第37页 |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建立健全情况假设 | 第37页 |
·上市公司声誉机制假设 | 第37页 |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假设 | 第37-38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8页 |
·实证模型的设计 | 第38-40页 |
·变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回归模型 | 第39-40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与上市公司特征相关性的回归分析 | 第43-48页 |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3-46页 |
·检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8-52页 |
·研究所得结论 | 第48-49页 |
·相关建议与对策 | 第49-50页 |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第49-50页 |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 第50页 |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 第50页 |
·本文的局限性与不足 | 第50-52页 |
·样本选择方面 | 第50页 |
·数据收集方面 | 第50-51页 |
·变量选择方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