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部分 | 第10-2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苹果套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套袋技术的产生 | 第10页 |
| ·我国苹果套袋概况 | 第10-12页 |
| ·套袋优点 | 第12页 |
| ·套袋苹果黑点病 | 第12-13页 |
| ·病原及发病规律研究 | 第12-13页 |
| ·病害防治 | 第1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 ·自然病果病原的分离 | 第14页 |
| ·病原菌鉴定 | 第14-15页 |
|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4-15页 |
|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5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离体回接 | 第15页 |
| ·病害发生与育果袋的关系 | 第15页 |
| ·病害发生与套袋方式的关系 | 第15页 |
| ·病害发生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的关系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6-21页 |
| ·病原鉴定 | 第16-18页 |
|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17-18页 |
| ·自然病果的病原分离 | 第18页 |
| ·离体回接 | 第18页 |
| ·回接再分离 | 第18-20页 |
| ·病害发生与育果袋材质的关系 | 第20页 |
| ·病害发生与套袋方式的关系 | 第20页 |
| ·病害发生与通风透光条件的关系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21-22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 第二部分 | 第25-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5-37页 |
| ·分布及危害 | 第25页 |
| ·症状及寄主范围 | 第25-26页 |
| ·症状 | 第25页 |
| ·寄主范围 | 第25-26页 |
| ·病毒及株系归属 | 第26-27页 |
| ·病毒 | 第26页 |
| ·株系归属 | 第26-27页 |
| ·病毒传播 | 第27-28页 |
| ·汁液机械传播 | 第27页 |
| ·种子传播 | 第27-28页 |
| ·锈菌传播 | 第28页 |
| ·蚜虫传播 | 第28页 |
| ·玉米矮花叶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第28-29页 |
| ·初侵染源 | 第28-29页 |
| ·侵染循环 | 第29页 |
| ·流行条件 | 第29页 |
| ·马铃薯Y病毒属 | 第29-35页 |
| ·普通生物学 | 第29-30页 |
| ·病毒粒子特征 | 第29页 |
| ·病毒粒子侵染寄主的细胞病理学 | 第29-30页 |
| ·基因组结构与编码蛋白功能 | 第30-34页 |
| ·基因组结构 | 第30页 |
| ·编码蛋白的功能 | 第30-32页 |
| ·HC-Pro蛋白 | 第32-34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 ·马铃薯Y病毒属传毒方式和机制 | 第35-3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7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供试毒源 | 第37页 |
| ·菌种、质粒和试剂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45页 |
| ·甘蔗花叶病毒超薄切片电镜检测 | 第37-38页 |
| ·SCMV RNA的提取 | 第38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8-39页 |
| ·cDNA的合成 | 第39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9页 |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9-40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0-41页 |
| ·目的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41页 |
| ·目标基因的扩增 | 第41页 |
| ·目标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1页 |
| ·SCMV HC-Pro的原核表达 | 第41-43页 |
| ·SCMV病毒粒子提纯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 ·甘蔗花叶病毒的获得 | 第45页 |
| ·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45-46页 |
| ·HC-Pro的RT-PCR扩增 | 第46页 |
| ·HC-Pro基因的T-A克隆 | 第46-47页 |
| ·HC-Pro基因同源性比较及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 ·HC-Pro的原核表达 | 第49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9页 |
| ·HC-Pro的原核表达 | 第49页 |
| ·SCMV的提纯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52-59页 |
| ·RT-PCR方法的讨论 | 第52页 |
| ·酶切方法探讨 | 第52-53页 |
| ·序列同源性比较及HC-pro基因不同株系之间的变异 | 第53页 |
| ·线状病毒提纯方法讨论 | 第53页 |
|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