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民意--民意进入司法的法理学思考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民意及其与司法的距离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民意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民意的规定性:主体、内容、形成与表达 | 第11-13页 |
一、民意的主体规定性 | 第11-12页 |
二、民意的内容规定性 | 第12页 |
三、民意的形成与表达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司法与民意之间的距离 | 第13-16页 |
一、国家法律与社会民意 | 第13-14页 |
二、规范思维与普通理性 | 第14-15页 |
三、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民意进入司法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法治理想的内在要求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法律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司法运行的价值关怀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民意进入司法的程序之维 | 第25-41页 |
第一节 中西经验:沟通司法与民意的程序视角 | 第26-32页 |
一、中国的实践经验 | 第26-28页 |
二、西方的实践经验 | 第28-32页 |
第二节 中西经验的程序差异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现代中国民意进入司法的程序构想 | 第34-41页 |
一、民众主体的参与程序 | 第34-36页 |
二、社会道德的个案适用程序 | 第36-38页 |
三、媒体舆论与司法的互动程序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一、理性地认识司法与民意的关系 | 第41页 |
二、司法应当认真对待民意 | 第41-42页 |
三、司法与民意沟通的关键在于程序化的渠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