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 1 生防真菌研究应用现状及文献评述 | 第13-32页 |
| ·丝孢类真菌侵染生物学研究基础 | 第15-18页 |
| ·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的生物学特征 | 第15-17页 |
| ·侵染生物学 | 第17-18页 |
| ·丝孢类真菌孢子粉的发酵生产工艺 | 第18-31页 |
| ·菌种筛选 | 第18-19页 |
| ·菌株毒力测定及其标准化 | 第19-22页 |
| ·球孢白僵菌孢子粉发酵生产 | 第22-24页 |
| ·孢子粉收获和干燥 | 第24-26页 |
| ·剂型类型及其技术特征 | 第26-31页 |
| ·本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31-32页 |
| 2 玫烟色拟青霉与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比较 | 第32-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 ·供试菌株及孢子水悬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 ·供试植物叶片及试虫准备 | 第33页 |
| ·生物测定 | 第33-35页 |
|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菊小长管蚜死亡趋势 | 第36-38页 |
|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 第38-39页 |
| ·致死中剂量及致死中时间 | 第39-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3 球孢白僵菌与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菊小长管蚜的协同作用评价 | 第44-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 ·供试菌株与孢子粉生产 | 第45页 |
| ·试虫准备 | 第45页 |
| ·生物测定 | 第45-47页 |
|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菊蚜死亡趋势 | 第48-49页 |
|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 第49-50页 |
| ·致死剂量 | 第50-51页 |
| ·相对效力 | 第51-53页 |
| ·讨论 | 第53-55页 |
| 4 适于以低值稻米生产高纯度气生分生孢子粉的立式多层产孢箱 | 第55-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 ·立式多层产孢箱 | 第57页 |
| ·菌种准备 | 第57页 |
| ·液体种子培养 | 第57-58页 |
| ·稻米固体基质处理 | 第58页 |
| ·固体米料接种 | 第58页 |
| ·温湿度控制及其自动检测 | 第58-59页 |
| ·干燥及孢子粉收获 | 第59页 |
| ·孢子粉检测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 ·温湿度控制效果 | 第59-61页 |
| ·发酵产孢 | 第61页 |
| ·主要生产指标 | 第61-62页 |
| ·结论与应用评价 | 第62-63页 |
| 5 问题与讨论 | 第63-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81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85页 |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