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
| 第1章 绿色建筑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0页 |
|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可持续发展 | 第11-13页 |
|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11-12页 |
|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第12-13页 |
| ·绿色建筑的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绿色建筑评价系统的意义 | 第16-20页 |
| ·现阶段对绿色建筑存在的误解 | 第17-18页 |
| ·绿色建筑评价系统是绿色建筑实施的依据 | 第18-20页 |
| 第2章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回顾 | 第20-40页 |
| ·英国BREEAM | 第20-25页 |
| ·BREEAM版本发展 | 第20-22页 |
| ·BREEAM评估方法 | 第22-24页 |
| ·BREEAM的市场运用 | 第24-25页 |
| ·美国LEED | 第25-28页 |
| ·LEED版本发展 | 第25-26页 |
| ·LEED评估方法 | 第26-28页 |
| ·LEED的市场运用 | 第28页 |
| ·多国GBTool | 第28-33页 |
| ·GBTool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 ·GBTool评估方法 | 第29-31页 |
| ·GBTool的特点 | 第31-33页 |
| ·其他研究成果 | 第33-36页 |
| ·日本CASBEE | 第33-35页 |
| ·澳大利亚NABERS | 第35-36页 |
| ·综述和比较分析 | 第36-40页 |
| ·共同点 | 第36-37页 |
| ·局限性 | 第37页 |
| ·不同评价体系的比较 | 第37-40页 |
| 第3章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介绍 | 第40-56页 |
|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40-42页 |
|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困境 | 第40-41页 |
|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机遇 | 第41-42页 |
| ·有关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探讨 | 第42-49页 |
|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 第42-44页 |
| ·绿色奥运评估体系 | 第44-48页 |
|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 第49-56页 |
| ·中国国情下绿色建筑的问题 | 第49-51页 |
| ·对制定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 第51-53页 |
| ·政府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中应发挥的作用 | 第53-56页 |
| 第4章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及模型 | 第56-7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56-5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 第56-57页 |
| ·评价体系的内容和层次 | 第57-58页 |
| ·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 | 第58-64页 |
| ·标准确定的依据 | 第58-59页 |
| ·评价等级标准 | 第59-64页 |
| ·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64-65页 |
| ·本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 第65-66页 |
| ·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模型 | 第66-70页 |
| ·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简介 | 第66-67页 |
| ·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7-70页 |
| ·评价结果等级的确定 | 第70-71页 |
| ·等级评价 | 第70页 |
| ·综合评价分值计算 | 第70-71页 |
| ·评价实例 | 第71-78页 |
| ·项目简介 | 第71-72页 |
| ·规划设计阶段 | 第72-76页 |
| ·运营阶段 | 第76-77页 |
| ·评价结论 | 第77-78页 |
| 第5章 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构想 | 第78-81页 |
| ·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构想 | 第78-80页 |
| ·分阶段评估的方法 | 第78页 |
| ·绿色建筑评估流程构想图 | 第78-80页 |
| ·评估过程的几点建议 | 第80-81页 |
| 结束语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