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6-14页 |
| ·国内外APM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对大气颗粒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APM研究中的数学统计方法 | 第9-13页 |
| ·富集因子分析 | 第10-11页 |
|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 第11-12页 |
| ·化学质量平衡 | 第12-13页 |
| ·本工作的主要内容简介 | 第13-14页 |
| 第2章 中子活化分析研究及其在APM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32页 |
| ·NAA的基本原理 | 第14-23页 |
| ·ReNAA简介 | 第14-19页 |
| ·NAA的特长及局限性 | 第19-21页 |
| ·APM的NAA研究举例 | 第21-23页 |
| ·采样和INAA | 第23-32页 |
| ·取样装置和原理 | 第23-24页 |
| ·取样描述 | 第24-25页 |
| ·样品制备、辐照和测量 | 第25-30页 |
|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第30-32页 |
| 第3章 北京良乡大气污染的特征 | 第32-42页 |
| ·北京良乡APM的化学组成特征 | 第32-37页 |
| ·春季APM的组成特征 | 第32-34页 |
| ·夏季APM的组成特征 | 第34-35页 |
| ·秋季APM的组成特征 | 第35页 |
| ·北京良乡三个季节的APM的化学组成特征比较 | 第35-37页 |
| ·元素AG异常的解释 | 第37-39页 |
| ·2004-2005年北京良乡大气颗粒物污染变化趋势 | 第39-42页 |
| ·时间序列颗粒物体积浓度比较 | 第39-40页 |
| ·2004年和2005年春夏季颗粒物体积浓度比较 | 第40-42页 |
| 第4章 北京良乡两个采样点APM特征比较 | 第42-49页 |
| ·取样地点的设立 | 第42-43页 |
| ·良乡府前广场的APM特征 | 第43-44页 |
| ·良乡附属中学的 APM特征 | 第44-45页 |
| ·元素间关联分析及趋势分析 | 第45-49页 |
| 第5章 工作小结和工作改进 | 第49-51页 |
| ·工作小结 | 第49页 |
|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