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法治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 | 第12-21页 |
一、法治的基本内涵 | 第12-14页 |
二、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基本内涵 | 第14-18页 |
(一) 行政权力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及其制约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二) 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分类 | 第16-18页 |
三、法治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关系 | 第18-21页 |
(一) 法治是加强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重要工具 | 第18-19页 |
(二) 行政权力制约机制为法治提供实践基础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8页 |
一、我国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现状 | 第21-23页 |
(一)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律体系 | 第21页 |
(二) 宪法规定了人大对行政权力制约的形式 | 第21-22页 |
(三) 加强了司法机关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力度 | 第22页 |
(四) 建立了对行政权力的内部制约方式 | 第22页 |
(五) 社会力量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取得了一定效果 | 第22-23页 |
二、我国行政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一) 人大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缺乏力度 | 第23-24页 |
(二) 司法机关对行政权力制约缺乏可操作性 | 第24-25页 |
(三) 行政机关内部制约机制科学性不足 | 第25-26页 |
(四) 社会制约力量缺乏强化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国外行政权力制约的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5页 |
一、国外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概况 | 第28-32页 |
(一) 英国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 | 第28-29页 |
(二) 美国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 | 第29-31页 |
(三) 新加坡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 | 第31-32页 |
二、国外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5页 |
(一) 设立专门制约行政权力的机构,增强其权威性 | 第32-33页 |
(二)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招录品德高尚、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才 | 第33页 |
(三) 完善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行政相对人的救济制度 | 第33页 |
(四) 完善行政权力制约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推动行政的法治化 | 第33-34页 |
(五) 完善人大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发挥其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法治建设中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路径 | 第35-45页 |
一、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 | 第35-36页 |
(一) 设立具有权威性的行政权力制约专门机构,提高制约的效率 | 第35-36页 |
(二) 加强人大制约行政权力的立法工作,实现制约的法治化 | 第36页 |
二、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 第36-40页 |
(一)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严厉追究失职官员法律责任 | 第37-38页 |
(二) 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防范官员借权敛财 | 第38-40页 |
(三) 加强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效制约行政权力 | 第40页 |
三、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 第40-41页 |
(一) 保持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严厉惩处违法行政的人员 | 第41页 |
(二) 增强司法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贯彻现代行政权力制约的法治理念 | 第41页 |
四、加强社会力量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营造法治社会的氛围 | 第41-45页 |
(一) 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力度 | 第42-43页 |
(二) 进一步健全新闻媒体的制约作用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