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猕猴桃种质资源 | 第9页 |
·猕猴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 第9-11页 |
·形态多样性 | 第9页 |
·营养成分多样性 | 第9-10页 |
·性别变异 | 第10页 |
·染色体倍性变异 | 第10页 |
·同工酶水平遗传多样性 | 第10页 |
·DNA 水平遗传多样性 | 第10-11页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1-12页 |
·RAPD-SCAR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页 |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材料 | 第14-1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5-16页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方法 | 第16-21页 |
·DNA 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DNA 质量和纯度的检测 | 第17页 |
·RAPD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7-18页 |
·目的片段的分离、纯化、克隆与测序 | 第18-20页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20页 |
·引物合成和SCAR-PCR 扩增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8页 |
·DNA 的提取 | 第21-23页 |
·DNA 纯度和产率 | 第21-23页 |
·猕猴桃基因组DNA 的电泳检测 | 第23页 |
·RAPD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3-27页 |
·Taq 酶浓度对RAPD 扩增的影响 | 第23-24页 |
·模板DNA 浓度对RAPD 扩增的影响 | 第24-25页 |
·Mg+2浓度对RAPD 扩增的影响 | 第25页 |
·dNTPs 浓度对RAPD 扩增的影响 | 第25-26页 |
·引物浓度对RAPD 扩增的影响 | 第26-27页 |
·PCR 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7页 |
·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DNA 指纹图谱 | 第27-30页 |
·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 第27-28页 |
·猕猴桃种质资源DNA 指纹图谱 | 第28-30页 |
·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营养系品种“皖翠”变异条带分析 | 第32-33页 |
·SCAR 标记 | 第33-38页 |
·变异分子标记的纯化、测序 | 第33-35页 |
·引物设计、特异引物的PCR 扩增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2页 |
·RAPD 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 第38页 |
·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种的划分 | 第38-39页 |
·关于RAPD-SCAR 标记 | 第39-40页 |
·关于果树芽变的RAPD 检测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建立了猕猴桃种质资源RAPD 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 | 第42页 |
·构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特异带DNA 指纹图谱 | 第42页 |
·RAPD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2页 |
·营养系品种“皖翠”变异条带分析 | 第42页 |
·“皖翠”变异位点SCAR 标记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附录A 猕猴桃种质资源RAPD 图谱 | 第50-56页 |
附录B 猕猴桃种质资源欧氏距离平方系数表 | 第56-57页 |
附录C 皖翠与海沃德结果状图 | 第57-58页 |
附录D DNA 测序报告 | 第58-62页 |
附录E 引物合成报告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