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河北省退耕还林政策研究--激励相容、区域发展与政府规制

1 导言第1-2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3-14页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14-16页
 1.4 相关研究的综述与评价第16-27页
  1.4.1 退耕还林的背景第16-19页
  1.4.2 退耕还林的现有政策第19-23页
  1.4.3 退耕还林中存在的政策问题和政策建议第23-25页
  1.4.4 国外退耕还林情况第25-27页
 1.5 对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论第27-29页
2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9-39页
 2.1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相关理论第29-35页
 2.2 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理论第35页
 2.3 公共经济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第35-37页
 2.4 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第37-39页
3 退耕还林政策制定基点的理论分析第39-48页
 3.1 环境产品供求中政府和私人部门的相互关系以及退耕和还林的政策基点第39-47页
  3.1.1 环境产品需求愿望的确定第40-41页
  3.1.2 环境产品需求政府垄断的形成第41-43页
  3.1.3 从需求垄断到环境产品的政府供给垄断第43-47页
 3.2 退耕还林后期成果的巩固和政策基点第47-48页
4 退耕还林政策制定的历史借鉴第48-61页
 4.1 改革之前林业政策的演变及基本特征第48-56页
  4.1.1 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的林业政策第48-52页
  4.1.2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时期(1953-1980年)的林业政策第52-56页
 4.2 改革之后林业政策的演变及基本特征第56-58页
  4.2.1 林业政策的变革第57页
  4.2.2 改革之后林业政策的基本特征及政策效应第57-58页
 4.3 退耕还林政策制定的历史借鉴第58-61页
5 退耕还林政策问题的界定第61-72页
 5.1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总体情况第61-62页
 5.2 退耕还林相关利益者的界定第62-63页
 5.3 相关利益者对退耕还林问题的描述第63-70页
  5.3.1 农户对退耕还林问题的描述第64-68页
  5.3.2 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问题的描述第68-69页
  5.3.3 中央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存在问题的描述第69-70页
 5.4 退耕还林政策问题的界定第70-72页
6 退耕还林的政策效应及现行政策的调整第72-92页
 6.1 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可程度第72-76页
  6.1.1 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识程度第72-73页
  6.1.2 农户对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判断第73页
  6.1.3 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和拥护程度第73-74页
  6.1.4 农户对签订合同、检查验收、造林程度以及种苗质量等问题反映第74-75页
  6.1.5 农户对政府停止补贴后的收入水平的估计和打算第75-76页
  6.1.6 关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认可程度的总体评价第76页
 6.2 退耕还林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第76-85页
  6.2.1 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第77-78页
  6.2.2 退耕还林对畜牧业的影响第78-80页
  6.2.3 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第80-83页
  6.2.4 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收入的影响第83-85页
 6.3 林木收益权的法律局限和林木预期收益分析第85-89页
  6.3.1 林木收益权的法律局限第85-87页
  6.3.2 林木预期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分析第87-89页
 6.4 现行政策的调整第89-92页
7 决定退耕还林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第92-108页
 7.1 退耕还林地区区域经济水平的比较差距第92-99页
 7.2 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对落后经济的解释第99-103页
 7.3 影响退耕还林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第103-108页
8 退耕还林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第108-123页
 8.1 人力资本对退耕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第108-110页
 8.2 教育与退耕区域发展政策第110-117页
  8.2.1 教育的趋同功能第110-111页
  8.2.2 退耕还林地区教育水平的比较差异第111-113页
  8.2.3 制约退耕还林地区教育发展的因素第113-116页
  8.2.4 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取向第116-117页
 8.3 退耕区域发展的制度改进第117-118页
 8.4 扶贫政策的反思与退耕区域扶贫政策的调整第118-123页
9 结论第123-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2页
作者简介第132-133页
导师简介第133-135页
获奖成果目录清单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研究
下一篇:非平衡等离子体碰撞项和输运系数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