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供给对象方面的研究 | 第12页 |
·补贴方式方面的研究 | 第12页 |
·关于退出与循环利用 | 第12-13页 |
·关于选址问题 | 第13页 |
·对于经济适用房政策绩效 | 第13-14页 |
·对于是否应该取消经济适用房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经济适用房的定义 | 第16页 |
·经济适用房的特点 | 第16-17页 |
·经济适用房与其它类型的住房比较 | 第17-20页 |
·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理论 | 第20页 |
·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理论 | 第20-21页 |
·福利制度中的政府理论 | 第21页 |
·政府干预私人产品消费理论 | 第21-22页 |
3.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概况 | 第22-31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推行所取成就 | 第23-24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现状 | 第24-31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历年供应情况 | 第24-26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 第26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户型情况 | 第26-27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选址位置及生活便利度 | 第27-30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 | 第30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中签情况与位置选择 | 第30-31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后期管理情况 | 第31页 |
4.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 | 第31-35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地面积不足 | 第32-33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偏高 | 第33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户型面积适中 | 第33-34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选址位置过于"集中化""边缘化" | 第34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审核不严 | 第34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中签率低与位置选择被动 | 第34-35页 |
·武汉市经济适用房缺乏合理退出机制 | 第35页 |
5. 典型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政策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 第35-39页 |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政策 | 第35-36页 |
·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 | 第36页 |
·香港的住房保障政策 | 第36-37页 |
·日本的住房保障政策 | 第37页 |
·德国公共住房政策 | 第37-38页 |
·英国住房保障政策 | 第38-39页 |
6. 完善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几点建议 | 第39-44页 |
·加强住房保障立法,以完善管理制度 | 第39页 |
·改变政绩考核标准,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其中 | 第39-40页 |
·改变补贴方式 | 第40页 |
·经适房销售工作交由专门机构负责 | 第40-41页 |
·销售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化 | 第41页 |
·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相融合 | 第41-42页 |
·事先掌握需求情况,按需求提供供给 | 第42-43页 |
·建立有效诚信机制与退出机制 | 第43-4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