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低质量文本图像OCR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2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5页
   ·研究的应用背景第15-16页
   ·低质量文本图像第16-19页
     ·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第17-18页
     ·当前OCR 技术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本论文的贡献第19-20页
   ·本论文的组织第20-22页
第二章 OCR 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第22-42页
   ·OCR 技术概述第22-25页
     ·发展历史第22-23页
     ·系统流程第23-25页
   ·图像二值化方法第25-30页
     ·全局阈值第25-27页
     ·局部阈值第27-30页
   ·切分方法第30-34页
     ·经典切分方法第30-32页
     ·连通区域法第32-33页
     ·基于识别的切分方法第33页
     ·整体切分法第33页
     ·灰度图像的切分方法第33-34页
   ·特征提取方法第34-39页
     ·二值特征提取第34-37页
     ·灰度特征提取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三章 低质量图像OCR 技术的理论框架第42-52页
   ·文本图像认知的初探第42-44页
     ·文本图像的二值本质第42-43页
     ·人认知文本图像的特点第43页
     ·低质量文本图像识别的难点第43-44页
   ·文本识别与经典人工智能问题第44-45页
   ·研究的基本观点第45-46页
     ·识别最终是二值的第45-46页
     ·二值化不是统一的第46页
   ·技术路线第46-50页
     ·切分的解决方案第47-48页
     ·单字识别的解决方案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基于连通区域的层次结构切分算法第52-66页
   ·灰度分级第52-53页
     ·直方图均衡法第52-53页
     ·级数的选取第53页
   ·层次结构的建立第53-55页
   ·确定主层次第55-59页
     ·连通域数目的变化规律第55-57页
     ·连通域覆盖率的变化规律第57-59页
   ·后处理第59-62页
     ·合并第60-61页
     ·分割第61-62页
   ·实验分析第62-64页
     ·评测指标第62页
     ·实验数据和结果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基于地形特征的种子区域增长算法第66-82页
   ·种子区域增长算法第66-68页
     ·算法描述第66-67页
     ·应用于文本图像的局限性第67-68页
   ·地形特征的提取第68-70页
     ·主要正交方向第69页
     ·几何特征第69-70页
     ·地形特征归类第70页
   ·基于地形特征的改进SRG 算法第70-77页
     ·初始化第70-72页
     ·种子点的选择第72-73页
     ·区域增长第73-76页
     ·后处理第76-77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77-80页
     ·二值化结果的比较第77-78页
     ·应用于识别的评测第78-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相似字识别的研究第82-94页
   ·相似字第82-84页
     ·相似字的定义第82页
     ·相似字对识别的影响第82-84页
   ·相似字误识的不对称性第84-87页
     ·不对称现象第84-85页
     ·成因分析第85-87页
   ·已有算法存在的问题第87页
   ·基于不对称性的分类部分空间法第87-90页
     ·基本类别第88页
     ·不对称性在算法中的应用第88-89页
     ·算法流程第89-90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七章 系统性能分析评测第94-102页
   ·低质量文本图像的OCR 流程第94-95页
   ·实验数据第95-97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97-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02-106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02-103页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103-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雪莲细胞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代谢调控
下一篇:MEMS电场传感器的设计与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