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GIS的害虫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 引言第1-12页
 1.1 影响松毛虫发生因素研究进展第8-9页
  1.1.1 气象因素及其影响第8页
  1.1.2 天敌因素及其影响第8-9页
  1.1.3 生态因素的影响第9页
 1.2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和病虫害研究中的应用第9-10页
  1.2.1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第9页
  1.2.2 地理信息系统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第9-10页
 1.3 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科学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提供的技术支持第12-15页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第12页
 2.2 GIS的发展过程第12页
 2.3 GIS的原理第12-13页
 2.4 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技术支持第13-15页
  2.4.1 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必要性第13页
  2.4.2 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可行性第13-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18页
 3.1 试验地点概况第15页
  3.1.1 高海拔山地地区第15页
  3.1.2 低山丘陵地区第15页
  3.1.3 平原地区第15页
 3.2 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第15-18页
  3.2.1 调查方法第15-16页
  3.2.2 分析方法第16-1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8-30页
 4.1 高海拔山地地区影响松毛虫发生的生态因素第18-21页
  4.1.1 高海拔地区松毛虫发生程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第18页
  4.1.2 海拔高度对松毛虫发生程度的影响第18-19页
  4.1.3 主林层郁闭度对松毛虫发生程度的影响第19页
  4.1.4 冠幅对松毛虫发生程度的影响第19-21页
 4.2 低山丘陵区影响松毛虫发生的生态因素第21-26页
  4.2.1 迁西县分析结果第21-24页
  4.2.2 青龙县分析结果第24-26页
 4.3 平原地区影响松毛虫发生的生态因素第26-28页
  4.3.1 平原地区松毛虫发生程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第26-27页
  4.3.2 树龄、轮枝数与松毛虫危害程度第27-28页
 4.4 小结与结论第28-30页
5 油松林昆虫与植物群落的组成第30-35页
 5.1 昆虫资源的调查分析第30-31页
 5.2 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第31-34页
 5.3 小结与结论第34-35页
6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35-49页
 6.1 单因子方法评价森林生态环境第35-38页
 6.2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第38-49页
  6.2.1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第38-39页
  6.2.2 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第39-40页
  6.2.3 评价因素的选取及其分值的确定第40-49页
7 结论与讨论第49-51页
 7.1 结论第49-50页
 7.2 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作者简历第56-57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洁机器人避障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