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论文写作思路及方法 | 第15页 |
| 1.3.1 论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1.3.2 论文的写作方法 | 第15页 |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第2章 论文的基本理论综述 | 第17-28页 |
| 2.1 有关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7-22页 |
| 2.1.1 安德鲁斯(fC.Andrews)的有关企业战略的研究 | 第18页 |
| 2.1.2 魁因(J. B.Ouinn)有关的企业战略的研究 | 第18-19页 |
| 2.1.3 安索夫(H. Ansoff)的企业战略定义 | 第19-20页 |
| 2.1.4 明茨伯格(H.Iintzberg)的有关企业战略的研究 | 第20-22页 |
| 2.2 战略定位 | 第22-25页 |
| 2.2.1 战略定位的基本任务 | 第23页 |
| 2.2.2 企业的战略展望和业务使命 | 第23-24页 |
| 2.2.3 设置目标体系 | 第24-25页 |
| 2.3 战略定位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 第25-27页 |
| 2.3.1 战略定位的基础工作分析、评价模型 | 第25-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齐齐哈尔进出口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28-39页 |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8-31页 |
| 3.1.1 国际经济环境 | 第29-30页 |
| 3.1.2 世界贸易现状 | 第30-31页 |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第31-36页 |
| 3.2.1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 3.2.2 我国外贸行业的竞争分析 | 第32-36页 |
| 3.3 加入 WTO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影响 | 第36页 |
| 3.4 外部因素评价( EFE)矩阵 | 第36-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齐齐哈尔进出口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39-49页 |
| 4.1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 4.2 公司贸易结构 | 第40-41页 |
| 4.3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第41-46页 |
| 4.3.1 财力资源分析 | 第41-42页 |
| 4.3.2 物力资源分析 | 第42页 |
| 4.3.3 人力资源分析 | 第42-44页 |
| 4.3.4 技术资源分析 | 第44-45页 |
| 4.3.5 管理资源分析 | 第45-46页 |
| 4.4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 第46-4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齐齐哈尔进出口公司的战略分析与选择 | 第49-71页 |
| 5.1 齐齐哈尔进出口公司的任务 | 第49-53页 |
| 5.1.1 公司新世纪的任务与使命的陈述 | 第50-51页 |
| 5.1.2 公司远景目标 | 第51-52页 |
| 5.1.3 中期目标(实业化集团公司) | 第52页 |
| 5.1.4 长期目标(现代综合商社) | 第52-53页 |
| 5.2 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 第53-56页 |
| 5.3 公司总体战略 | 第56-64页 |
| 5.3.1 资产重组 | 第56-58页 |
| 5.3.2 民营化改革 | 第58-59页 |
| 5.3.3 进出口联盟 | 第59-63页 |
| 5.3.4 公司竞争战略 | 第63-64页 |
| 5.4 战略实施中的战术运用 | 第64-70页 |
| 5.4.1 品牌策略 | 第64-66页 |
| 5.4.2 虚拟化策略 | 第66-7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