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基于隐性价值评估的企业高管人员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插图索引第13-14页
附表索引第14-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6-20页
  1.1.1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问题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的必然性第17-19页
  1.1.3 价值评估对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的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第20-26页
  1.2.1 研究的视角:高管人员隐性价值与隐性需求第20-25页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26-28页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页
  1.3.2 本文的研究框架第26-28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28-29页
 1.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2章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的理论基础第30-44页
 2.1 基于"经济人"特性激励的相关理论第30-35页
  2.1.1 代理理论第30-31页
  2.1.2 企业契约理论第31-33页
  2.1.3 企业家理论第33-34页
  2.1.4 人力资本理论第34-35页
 2.2 基于"社会人"特性激励的相关理论第35-40页
  2.2.1 能本理论第36页
  2.2.2 期望理论第36-38页
  2.2.3 需求理论第38-39页
  2.2.4 管家理论第39-40页
 2.3 其它相关理论第40-42页
  2.3.1 组织柔性与管理者柔性理论第40-41页
  2.3.2 高层团队理论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企业高管人员需求特征分析第44-59页
 3.1 需求及其理论研究第44-47页
  3.1.1 需求及其分类第44-45页
  3.1.2 需求的特征第45-46页
  3.1.3 企业高管人员需求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3.2 企业高管人员需求特征分析第47-51页
  3.2.1 企业高管人员的异质性分析第47-49页
  3.2.2 企业高管人员需求要素分析第49-51页
  3.2.3 企业高管人员需求的理论假设第51页
 3.3 企业高管人员需求的实证分析第51-58页
  3.3.1 样本与数据来源第51-52页
  3.3.2 数据处理方法第52-53页
  3.3.3 统计结果及分析第53-54页
  3.3.4 高管人员需求特征的比较分析第54-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现状分析第59-75页
 4.1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研究综述第59-63页
  4.1.1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第59-61页
  4.1.2 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综述第61-63页
 4.2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的现状分析第63-68页
  4.2.1 高管人员激励的一般方式第63-66页
  4.2.2 激励效果分析第66-68页
 4.3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面临的问题分析第68-74页
  4.3.1 实证: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的不相关性结论第69-70页
  4.3.2 激励主体的主观性:忽视激励客体的隐性需求第70-71页
  4.3.3 激励依据的单一:隐性价值未参与分配第71-72页
  4.3.4 激励机制设计的不合理性第72-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75-91页
 5.1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理论分析第75-81页
  5.1.1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界定第75-77页
  5.1.2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特征分析第77-78页
  5.1.3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第78-81页
 5.2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第81-87页
  5.2.1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原则第81-82页
  5.2.2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方法综述第82-87页
 5.3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的方法综评第87-90页
  5.3.1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方法的研究趋势第87-89页
  5.3.2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第89-90页
 5.4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高管人员隐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第91-107页
 6.1 企业高管人员隐性价值评价要素的选择第91-95页
  6.1.1 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第91-92页
  6.1.2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92-95页
 6.2 企业高管人员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5-99页
  6.2.1 指标体系构成因子及其定义第95-97页
  6.2.2 企业高管人员隐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第97-99页
 6.3 企业高管人员隐性价值的模糊综合评价第99-104页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第99-100页
  6.3.2 评价因子等级的确定第100-101页
  6.3.3 评价矩阵构建第101页
  6.3.4 分值计算方法第101-102页
  6.3.5 应用示例第102-104页
 6.4 企业高管人员隐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第104-106页
  6.4.1 企业高管人员隐性价值评估体系的特征第104-105页
  6.4.2 评估体系使用有效性的预期第105-106页
 6.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7章 基于隐性价值的高管人员激励设计第107-121页
 7.1 企业高管人员效用函数第107-109页
  7.1.1 高管人员效用变量构成分析第107-108页
  7.1.2 企业高管人员效用函数第108-109页
 7.2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组合模型第109-113页
  7.2.1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组合研究综述第109页
  7.2.2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组合模型的建立第109-111页
  7.2.3 模型分析第111-113页
  7.2.4 模型的基本结论第113页
 7.3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模式设计第113-120页
  7.3.1 基于隐性价值的年薪与股权激励第113-114页
  7.3.2 基于绩效的奖金与期权激励第114-116页
  7.3.3 基于品德与素质的控制权激励第116-118页
  7.3.4 基于隐性需求的非物质激励第118-120页
 7.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8章 基于隐性价值与隐性需求激励效果的实证分析第121-135页
 8.1 变量选择与研究假设第121-123页
  8.1.1 变量选择与描述第121-123页
  8.1.2 研究假设第123页
 8.2 实证研究思路与问卷设计第123-125页
  8.2.1 实证设计思路第123-124页
  8.2.2 问卷设计第124-125页
 8.3 统计数据分析第125-134页
  8.3.1 基于高管人员隐性需求的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第125-127页
  8.3.2 基于高管人员隐性价值的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第127-130页
  8.3.3 高管人员传记特征对绩效的影响分析第130-131页
  8.3.4 实证的基本结论第131-134页
 8.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结论与展望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附录A第146-147页
附录B第147-148页
附录C第148-155页
附录D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模型的航空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下一篇:支持多媒体通信的IP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