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9页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1.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6页 |
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页 |
2.3 目前中美两国企业社会责任对比研究的不足 | 第16页 |
3 研究的内容框架 | 第16-18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4.1 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 第18页 |
4.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4.3 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 第18页 |
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5.1 研究的创新 | 第18页 |
5.2 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美两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对比 | 第19-36页 |
1 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9-21页 |
1.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9-20页 |
1.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2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确立 | 第21-24页 |
2.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确立 | 第21-22页 |
2.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确立 | 第22-24页 |
3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3.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4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 第26-30页 |
4.1 美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涵义的主要理论 | 第26-28页 |
4.2 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涵义的主要理论 | 第28-30页 |
5 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和监督 | 第30-34页 |
5.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和监督 | 第30-32页 |
5.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和监督 | 第32-34页 |
6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美两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对比 | 第36-58页 |
1 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 | 第36-39页 |
1.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 | 第36-37页 |
1.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 | 第37-39页 |
2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 第39-45页 |
2.1 美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 第39-42页 |
2.2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 第42-45页 |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 第45-57页 |
3.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 第45-51页 |
3.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 第51-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原因 | 第58-64页 |
1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 | 第58-59页 |
2 经济体制不完善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 第59-60页 |
3 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 第60页 |
4 企业自身的问题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 第60-62页 |
4.1 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 | 第60-61页 |
4.2 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低 | 第61页 |
4.3 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 第61-62页 |
5 员工、消费者等维权意识淡薄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影响因素 | 第62页 |
6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体系缺乏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制约因素 | 第62-63页 |
7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滞后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制约因素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加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 第64-68页 |
1 企业方面 | 第64-65页 |
1.1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第64页 |
1.2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 第64页 |
1.3 转变观念,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目标,并将其制度化 | 第64-65页 |
2 政府方面 | 第65-67页 |
2.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第65-66页 |
2.2 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 第66页 |
2.3 确定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维权 | 第66页 |
2.4 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机制 | 第66-67页 |
3 其他方面 | 第67-68页 |
3.1 理论界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 | 第67页 |
3.2 社会公众和媒体应积极参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