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2页 |
第一节 前人研究概况述评 | 第5-8页 |
一、联绵字的搜集整理 | 第5页 |
二、联绵字概念的提出和完善 | 第5-6页 |
三、联绵字范围的划定 | 第6-7页 |
四、联绵字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7-8页 |
第二节 联绵字的特点及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8-12页 |
一、联绵字的特点以及它在语言文字学研究上的一般意义 | 第8页 |
二、特定语料中的联绵字研究 | 第8-9页 |
三、本文所用语料、研究方法及选题的意义 | 第9-12页 |
第二章 两汉散体大赋中单用的联绵字 | 第12-35页 |
第一节 两汉散体大赋中承继先秦的联绵字 | 第12-18页 |
一、双声联绵字 | 第12-13页 |
二、叠韵联绵字 | 第13-15页 |
三、双声兼叠韵联绵字 | 第15-16页 |
四、非双声叠韵联绵字 | 第16页 |
五、叠音联绵字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两汉散体大赋中新出的联绵字 | 第18-35页 |
一、双声联绵字 | 第18-22页 |
二、叠韵联绵字 | 第22-30页 |
三、双声兼叠韵联绵字 | 第30页 |
四、非双声叠韵联绵字 | 第30-32页 |
五、叠音联绵字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两汉散体大赋中连用的联绵字 | 第35-57页 |
第一节 AABB 式 | 第35-41页 |
一、取既有的叠音联绵字联合构成 AABB 式 | 第35-39页 |
二、独创象声拟态的叠音联绵字联合构成 AABB 式 | 第39-40页 |
三、由一个联绵字叠用而成AABB 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ABA'B'式 | 第41-49页 |
第三节 ABCD式 | 第49-57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57-6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余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