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本文的工作及组织 | 第7-8页 |
第一章 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 | 第8-15页 |
1.1 软件问题和软件工程 | 第8-9页 |
1.1.1 软件问题 | 第8页 |
1.1.2 软件工程 | 第8-9页 |
1.2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3 软件测试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 | 第10-11页 |
1.4 软件测试的现状 | 第11-13页 |
1.4.1 重开发、轻测试 | 第11-12页 |
1.4.2 软件测试的设计与软件系统的设计一样重要 | 第12页 |
1.4.3 软件测试应与开发过程相配套 | 第12页 |
1.4.4 没有独立的专职测试人员 | 第12-13页 |
1.4.5 软件测试并非万能药 | 第13页 |
1.5 目前的研究热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软件测试的理论 | 第15-27页 |
2.1 软件测试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软件测试的原则 | 第16-18页 |
2.3 软件测试的方法 | 第18-21页 |
2.3.1 人工测试和计算机执行测试 | 第18-19页 |
2.3.2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 第19-20页 |
2.3.3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 第20-21页 |
2.4 黑盒测试技术 | 第21-24页 |
2.4.1 等价类划分 | 第21-22页 |
2.4.2 边界值分析 | 第22-23页 |
2.4.3 错误推测法 | 第23页 |
2.4.4 综合策略 | 第23-24页 |
2.5 软件测试的过程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被测系统PAR方法和PAR平台介绍 | 第27-33页 |
3.1 PAR方法 | 第27-28页 |
3.1.1 PAR方法总体思想 | 第27页 |
3.1.2 PAR方法的组成 | 第27-28页 |
3.2 PAR平台 | 第28-33页 |
第四章 PAR方法和PAR平台的测试设计 | 第33-43页 |
4.1 被测系统PAR方法和PAR平台的特色 | 第33-34页 |
4.2 被测系统PAR方法和PAR平台测试的目标定位 | 第34-35页 |
4.3 PAR平台测试的设计过程 | 第35-38页 |
4.4 PAR平台测试的实例 | 第38-41页 |
4.5 PAR平台测试的充分性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器TCGA | 第43-55页 |
5.1 软件测试自动化 | 第43-45页 |
5.1.1 测试自动化的好处 | 第43-44页 |
5.1.2 测试自动化的缺陷 | 第44-45页 |
5.2 测试数据自动生成工具 | 第45页 |
5.3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器TCGA的设计思想 | 第45-55页 |
5.3.1 测试用例的生成策略 | 第45-46页 |
5.3.2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器TCGA的设计模式 | 第46-50页 |
5.3.3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器TCGA的算法 | 第50-55页 |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