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1 难降解有机物的性质和来源第10-11页
 1.2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技术概况第11-16页
  1.2.1 物化法第11-13页
  1.2.2 化学法第13-15页
  1.2.3 生化法第15-16页
 1.3 光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1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16-17页
  1.3.2 半导体光催化法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第17-18页
  1.3.3 光催化氧化法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第18-19页
 1.4 光催化氧化与臭氧氧化联用技术第19-23页
  1.4.1 光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协同效果第19-20页
  1.4.2 光催化-臭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第20-22页
  1.4.3 光催化-臭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內容第23-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32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装置第26-27页
 2.3 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第27页
 2.4 分析方法第27-32页
  2.4.1 臭氧浓度的测定第27-28页
  2.4.2 过氧化氢浓度的测定第28页
  2.4.3 水中无机离子浓度的测定第28-30页
  2.4.4 红外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第30页
  2.4.5 ~1HNMR的分析方法第30-31页
  2.4.6 HPLC-MS的分析方法第31-3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2-64页
 3.1 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H酸的特性研究第32-41页
  3.1.1 不同光催化剂的效果比较第32-34页
  3.1.2 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H酸的协同效果第34-35页
  3.1.3 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H酸的影响因素第35-39页
   3.1.3.1 O_3投加量的影响第35-37页
   3.1.3.2 H酸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1.3.3 初始pH值的影响第38-39页
   3.1.3.4 废水中含盐量的影响第39页
  3.1.4 H酸降解前后的光谱图分析及可生化性实验第39-41页
 3.2 光催化-臭氧氧化H酸降解途径的研究第41-57页
  3.2.1 降解过程中TOC与CODcr的变化第41-42页
  3.2.2 降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第42-45页
  3.2.3 降解过程中UV-vis光谱的变化第45-47页
  3.2.4 降解中间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第47-49页
  3.2.5 降解中间产物的~1HNMR谱分析第49-50页
  3.2.6 降解中间产物的HPLC-MS分析第50-57页
 3.3 光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第57-64页
  3.3.1 不同氧化方法处理效果比较第57-58页
  3.3.2 O_3/TiO_2/UV中O_3投加量的影响第58-59页
  3.3.3 H_2O_2/TiO_2/UV中H_2O_2浓度的影响第59-60页
  3.3.4 pH值的影响第60-61页
  3.3.5 焦化废水处理前后UV-vis光谱的分析第61-62页
  3.3.6 不同氧化方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成本分析第62-64页
4 结论与建议第64-66页
 4.1 结论第64-65页
 4.2 建议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