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6页
   ·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选题背景第8-10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22页
     ·高强度高导电性材料发展现状第10-17页
     ·形变Cu基原位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第17-19页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19-20页
     ·纯Cu和纯Fe基本参数及Cu-Fe相图第20-22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第22-25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2页
     ·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第22-25页
     ·论文章节安排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实验材料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30页
第三章 微观组织结构第30-55页
   ·实验结果第30-49页
     ·光学显微组织第30-31页
     ·SEM观察及EDX分析第31-37页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37-44页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4-47页
     ·Fe纤维定量分析第47-49页
   ·讨论第49-54页
     ·Fe在Cu基体中的溶解与析出第49-51页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第51-53页
     ·Fe纤维定量分析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力学性能第55-78页
   ·实验结果第55-65页
     ·显微硬度第55页
     ·拉伸曲线第55-57页
     ·杨氏模量第57页
     ·强度第57-63页
     ·断口分析第63-65页
   ·讨论第65-67页
     ·时效处理时力学性能的变化第65-66页
     ·杨氏模量第66页
     ·强度第66-67页
   ·模型与预测第67-77页
     ·基体相(Cu)强化机理及模型第67-70页
     ·Fe纤维强化机理及模型第70页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界面强化机理及模型第70-73页
       ·位错扩展强化模型(Dislocation Propagation Strengthening Model)第71页
       ·几何协调位错强化模型(Geometrical Necessary dislocation Model)第71-72页
       ·界面位错源强化模型(Interface as Dislocation Source)第72页
       ·位错环机理(Mechanism of dislocation loops)第72-73页
       ·数值计算结果第73-76页
       ·混合规则第73-74页
       ·织构强化第74页
       ·位错扩展强化模型第74-75页
       ·几何协调位错强化模型第75页
       ·界面位错源强化模型第75-76页
       ·位错环强化机理第76页
     ·讨论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电阻第78-93页
   ·实验结果第78-83页
     ·原始合金第78-79页
     ·变形态第79-81页
     ·热处理状态第81-83页
   ·讨论第83-86页
     ·未变形Cu-Fe合金电阻率第83-84页
     ·形变Cu-Fe合金线电阻率第84-86页
   ·模拟计算第86-92页
     ·纯Cu和纯Fe第86页
     ·未变形Cu-Fe合金第86-87页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第87-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热稳定性第93-106页
   ·实验结果第93-96页
     ·加热时性能变化第93-94页
     ·加热时组织变化第94-96页
   ·讨论第96-99页
     ·性能的热不稳定性第96-97页
     ·Fe纤维不稳定性形式第97-99页
   ·模型与数值计算第99-105页
     ·模型第99-101页
     ·数值计算第101-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讨论第106-113页
   ·强度与电导率第106-110页
   ·强度、电导率与Fe纤维间距的关系第110-111页
   ·结果比较与展望第111-112页
     ·结果比较第111-112页
     ·展望第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4页
符号说明第124-126页
创新点摘要第126-12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态软件图形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软件模式在招生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