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逮捕的概述 | 第9-14页 |
一、 逮捕的概念 | 第9页 |
二、 逮捕的目的 | 第9-10页 |
三、 设计逮捕条件遵循的原则 | 第10-14页 |
(一) 程序法定原则 | 第10-11页 |
(二) 比例原则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比较法的考察 | 第14-18页 |
一、 美国法中的逮捕与羁押的条件 | 第14-15页 |
(一) 美国法中的逮捕的条件 | 第14-15页 |
(二) 羁押的条件 | 第15页 |
二、 德国法中的逮捕和羁押的条件 | 第15-18页 |
(一) 逮捕的条件 | 第15-16页 |
(二) 羁押的条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我国逮捕条件现状和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9页 |
一、 我国逮捕条件的现行规定 | 第18-19页 |
二、 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一) 逮捕的证据条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二) 刑罚条件起点低 | 第22页 |
(三) 逮捕的必要性规定存在漏洞,且无客观的判断标准,实践中无法操作 | 第22-24页 |
三、 逮捕条件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四、 逮捕的功能出现异化 | 第25-29页 |
(一) 逮捕的预判犯罪的功能 | 第26页 |
(二) 逮捕的惩罚性 | 第26-28页 |
(三) 逮捕的侦查功能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国逮捕的条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 诉讼制度上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一) “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 | 第29-30页 |
(二) 缺乏有效的羁押替代措施 | 第30页 |
(三) 国家赔偿之下的错捕责任追究制度 | 第30-31页 |
(四) 审查逮捕的程序不合理 | 第31-32页 |
二、 现实原因 | 第32-35页 |
(一) 转型期社会,案件数量激增,公安机关破案压力大 | 第32-33页 |
(二) 不合理的行政化考核机制 | 第33-34页 |
(三) 刑事政策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三、 观念原因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逮捕条件的改革设想 | 第36-40页 |
一、 立法方面的完善 | 第36-38页 |
(一) 证据要件 | 第36页 |
(二) 刑罚要件 | 第36-37页 |
(三) 必要性条件 | 第37页 |
(四) 证明法则 | 第37-38页 |
二、 完善相关程序 | 第38-40页 |
(一) 辩护人参与并陈述意见 | 第38页 |
(二) 建立听证程序 | 第38-39页 |
(三) 逮捕的必要性复查机制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