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实验网的设计实现与基础应用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当前Internet网络现状 | 第8-10页 |
·IPv4的局限性 | 第8页 |
·IPv6 特性 | 第8-9页 |
·IPv6 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背景 | 第10-13页 |
·6bone | 第11页 |
·IPv6论坛 | 第11-12页 |
·6NET | 第12页 |
·IPv6在日本 | 第12-13页 |
·IPv6在欧洲 | 第13页 |
·国内背景 | 第13-15页 |
·CERNET2简介 | 第14-15页 |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IPv6地址方案 | 第17-33页 |
·IPv6地址概述 | 第17-19页 |
·IPv6地址表达方式 | 第17-18页 |
·当前IPv6地址分配 | 第18-19页 |
·IPv6地址分类 | 第19-24页 |
·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 | 第20-23页 |
·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 第23页 |
·任意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 第23-24页 |
·IPv6接口的地址 | 第24页 |
·IPv6地址分配技术 | 第24-26页 |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 第25-26页 |
·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 第26页 |
·IPv6域名解析 | 第26-33页 |
·AAAA类记录 | 第27-28页 |
·A6记录 | 第28-29页 |
·反向解析 | 第29-30页 |
·域名服务器自动配置 | 第30-31页 |
·过渡时期的域名服务器 | 第31-33页 |
第三章 IPv6数据转发 | 第33-46页 |
·邻居节点发现协议 | 第33-35页 |
·ICMPv6 | 第33页 |
·邻居发现协议 | 第33-35页 |
·IPv6路由选择 | 第35-37页 |
·IPv6的路由选择协议 | 第36-37页 |
·向IPv6网络过渡过程及机制 | 第37-46页 |
·双栈技术 | 第39页 |
·MPLS技术 | 第39-40页 |
·隧道技术 | 第40-43页 |
·协议转换技术 | 第43-46页 |
第四章 IPv6网络安全 | 第46-51页 |
·IPv6网络安全体系 | 第46-49页 |
·网络安全问题 | 第46-47页 |
·IPSec协议的体系结构 | 第47-49页 |
·移动IPv6的安全性 | 第49页 |
·IPv6网络中网络攻击 | 第49-51页 |
第五章 IPv6实验网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66页 |
·实验网的拓扑结构 | 第51-52页 |
·设备的选型及配置 | 第52-60页 |
·路由器的安装及配置 | 第53-59页 |
·服务器/客户机的安装及配置 | 第59-60页 |
·IPv6域名服务器的实现 | 第60-64页 |
·实验网中的域名服务器 | 第60-61页 |
·named.conf | 第61页 |
·前向映射 | 第61-62页 |
·反向映射 | 第62-63页 |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 第63-64页 |
·Web服务器的搭建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展望 | 第66-71页 |
·实验网进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 第66页 |
·校园网向IPv6过渡 | 第66-71页 |
·IPv6在校园网中的发展趋势 | 第66-67页 |
·我校校园网向IPv6过渡 | 第67-70页 |
·校园网向IPv6过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70-71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一 缩略语表 | 第75-76页 |
附录二 实验设备硬件配置 | 第76-78页 |
附录三 路由器配置文件 | 第78-80页 |
附录四 路由器IPv6路由调试命令输出 | 第80-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