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及电泳工艺研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主要原料 | 第11-14页 |
| ·二异氰酸酯 | 第11-12页 |
| ·低聚物多元醇 | 第12页 |
| ·其它原料 | 第12-14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 ·外乳化法 | 第14页 |
| ·自乳化法 | 第14-16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 第16-17页 |
| ·涂料 | 第16页 |
| ·胶粘剂 | 第16页 |
| ·皮革加工 | 第16-17页 |
| ·纺织物涂层整理 | 第17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其它应用 | 第17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和动向 | 第17-19页 |
|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不足及改性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的实验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 ·主要原料 | 第22-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合成实验装置图 | 第23-24页 |
| ·阴离子型水基聚氨酯树脂的制备 | 第24-25页 |
| ·阳离子型水基聚氨酯树脂的制备 | 第25-26页 |
| ·膜的制备 | 第26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阴离子水基封闭型聚氨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 第29-34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硬段重量百分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亲水剂(DMPA)用量对漆膜耐水性及硬度的影响 | 第30页 |
| ·封端剂对漆膜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中和剂种类的影响 | 第31页 |
| ·中和程度对PU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丁酮肟封端和未封端的PU乳液的性能比较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阳离子水基封闭型聚氨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 第34-42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 ·R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交联剂浓度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亲水剂扩链温度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封端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 ·紫外光照射时间对HEMA封端漆膜结构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环氧树脂改性水基聚氨酯的探讨 | 第42-52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合成方法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 ·对漆膜硬度及光泽度的影响 | 第43页 |
| ·耐人工汗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环氧树脂对水性聚氨酯漆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的结构分析 | 第45-52页 |
| ·环氧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红外分析 | 第45-46页 |
| ·不同样品的DSC分析 | 第46-52页 |
| 第六章 丙烯酸树脂对聚氨酯的改性 | 第52-58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 ·溶液原位聚合法 | 第52-53页 |
| ·嵌段共聚法 | 第53-58页 |
| 第七章 电泳漆涂装工艺的探讨 | 第58-63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 ·电压对电沉积过程漆膜外观的影响 | 第58页 |
| ·工作液温度对漆膜外观的影响 | 第58-59页 |
| ·电泳时间的影响 | 第59页 |
| ·中和程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极间距的影响 | 第60页 |
| ·不同条件对电泳过程中电流强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 ·电压对电流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电泳时间对电流强度的影响 | 第61页 |
| ·树脂中和度对电流强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极间距对电流强度的影响 | 第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