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23页 |
第一章 裂变与转换:近代上海的外来人口管理(1840 - 1949) | 第23-108页 |
第一节 海纳百川:管理视角下的近代上海外来人口构成 | 第23-38页 |
一、作为殖民者的外国人 | 第24-29页 |
二、寻求发展机会的中国人 | 第29-34页 |
三、亟需帮助的灾难民 | 第34-38页 |
第二节 解体与重构:多元格局下的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1840-1937) | 第38-67页 |
一、外力楔入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多元格局的初步形成 | 第38-44页 |
二、秩序重构与近代上海租界外来人口管理 | 第44-57页 |
三、模仿、再造与近代上海华界外来人口管理 | 第57-67页 |
第三节 政治与社会:抗战以后的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1938 - 1949) | 第67-90页 |
一、高压后的调适:日趋规范的外国人管理 | 第67-73页 |
二、户籍与保甲:政治斗争中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强化 | 第73-81页 |
三、政治主导与社会失衡:抗战以后外来人口管理的历史分析 | 第81-90页 |
第四节 国家让渡与民间介入:社会中间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 | 第90-108页 |
一、国家让渡下的社会中间组织与开埠前后的外来人口管理 | 第90-93页 |
二、社会中间组织的组织更新与现代性成长 | 第93-99页 |
三、控制、协调与社会整合:中间组织的管理 | 第99-108页 |
第二章 计划与控制:当代上海的外来人口管理(1949 - 1978) | 第108-181页 |
第一节 计划发展与上海外来人口构成的新变化 | 第108-120页 |
一、作为历史余绪之灾难民 | 第108-111页 |
二、难以舍弃城市的倒流人口 | 第111-115页 |
三、来沪谋生的农村人口 | 第115-118页 |
四、以投亲靠友的名义 | 第118-120页 |
第二节 新政府的建立与当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120-138页 |
一、人民政府的建立及其管理特征分析 | 第121-128页 |
二、从单位制到居委会的基层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演变 | 第128-133页 |
三、社会中间组织的萎缩 | 第133-138页 |
第三节 当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 | 第138-154页 |
一、户籍制度与外来人口管理 | 第139-144页 |
二、劳动用工制度与外来人口管理 | 第144-150页 |
三、粮油供应制度与外来人口管理 | 第150-154页 |
第四节 当代上海外来人口分类管理的历史分析 | 第154-181页 |
一、由宽至严的外来人口迁入管理 | 第155-162页 |
二、积极而深入的外来人口迁出管理 | 第162-170页 |
三、全方位的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管理 | 第170-181页 |
第三章 机遇与挑战:改革开放中的上海外来人口管理(1978 - 2000) | 第181-277页 |
第一节 外来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 第181-205页 |
一、改革开放与上海外来人口的增加及其原因分析 | 第181-188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外来人口群体特征分析 | 第188-195页 |
三、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 第195-205页 |
第二节 调整与更新: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演进 | 第205-232页 |
一、由静态向动态: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调整 | 第205-212页 |
二、由纵向到横向:外来人口管理体制的历史性更新 | 第212-219页 |
三、由行政化向法律化:管理制度的现代性转变 | 第219-225页 |
四、由防范向服务:管理主题的时代性演进 | 第225-232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外来人口分类管理的历史分析 | 第232-256页 |
一、日益灵活的外来人口迁入管理 | 第232-239页 |
二、由强制到救助的外来人口徙出管理 | 第239-245页 |
三、由限制到接纳的外来人口务工管理 | 第245-250页 |
四、由单一向多元的外来人口治安管理 | 第250-256页 |
第四节 当前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 第256-277页 |
一、身份与歧视:由二元化向一体化的人口管理思考 | 第257-264页 |
二、矛盾与协调:社会中间组织与外来人口管理的历史思考 | 第264-270页 |
三、融合与统一:未来上海外来人口管理展望 | 第270-277页 |
结语 | 第277-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91页 |
后记 | 第2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