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探讨
| 一、青少年犯罪概况 | 第1-10页 |
|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原因说 | 第10-16页 |
| (一) 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理论 | 第10-12页 |
| 1、青春期危机理论 | 第11页 |
| 2、社会失调论 | 第11-12页 |
| 3、不良环境决定论 | 第12页 |
| (二) 西方青少年犯罪心理理论 | 第12-16页 |
| 1、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 第12-13页 |
| 2、挫折—攻击说 | 第13页 |
| 3、环境决定论 | 第13-14页 |
| 4、认知心理学观点 | 第14-16页 |
|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 第16-29页 |
| (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 | 第16-26页 |
| 1. 生理因素 | 第16-20页 |
| 2、社会不良因素累积 | 第20-22页 |
| 3、家庭因素 | 第22-26页 |
| (二)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危险迹象 | 第26-29页 |
| 四、青少年不同犯罪心理的类型 | 第29-37页 |
| (一) 一般分类 | 第29-32页 |
| 1、仿效型心理 | 第29页 |
| 2、冲动型心理 | 第29-30页 |
| 3、宗教崇拜型犯罪心理 | 第30页 |
| 4、病理型心理 | 第30-31页 |
| 5、挫折反应心理 | 第31页 |
| 6、无意识的突发型犯罪心理 | 第31页 |
| 7、仇恨心理 | 第31-32页 |
| 8、抑郁型心理 | 第32页 |
| 9、无知型心理 | 第32页 |
| (二) 校园暴力犯罪心理研究 | 第32-37页 |
| 1、学校因素与校园暴力犯罪心理 | 第33-34页 |
| 2、社会因素与校园暴力犯罪心理 | 第34-35页 |
| 3、家庭因素与校园暴力犯罪心理 | 第35-37页 |
| 五、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防治对策 | 第37-41页 |
| (一) 犯罪心理预防 | 第37页 |
| (二) 心理教育预防 | 第37-39页 |
| (三) 法制规范预防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3-44页 |
| 声明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