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7-2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三 方法和结构 | 第22-24页 |
(一) 方法 | 第22-23页 |
(二) 结构 | 第23-24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24-27页 |
(一) 创新 | 第24-25页 |
(二) 不足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虚拟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第27-46页 |
一 虚拟资本 | 第27-32页 |
(一) 产业资本的内生形式 | 第27-29页 |
(二) 产业资本的对立物 | 第29-31页 |
(三) 产业资本的统治者 | 第31-32页 |
二 虚拟经济 | 第32-36页 |
(一) 虚拟经存在的客观性 | 第32-35页 |
(二) 虚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 第35-36页 |
(三) 结论 | 第36页 |
三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 | 第36-40页 |
(一) 制度研究的历史背景 | 第36-37页 |
(二) 制度的起源 | 第37-38页 |
(三)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的内涵 | 第38-40页 |
四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的变迁 | 第40-43页 |
(一)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内容 | 第40页 |
(二)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动因与过程 | 第40-41页 |
(三) 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绩效考察 | 第41-43页 |
五 虚拟经济全球化 | 第43-46页 |
(一) 经济全球化到虚拟经济全球化 | 第43页 |
(二) 虚拟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背景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历史与实证分析 | 第46-68页 |
一 导言 | 第46-47页 |
二 虚拟经济产品与市场制度的形成 | 第47-55页 |
(一) 信用货币与外汇市场 | 第47-51页 |
(二) 证券:股票和债券 | 第51-52页 |
(三) 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 第52-55页 |
三 产业资本本位下虚拟经济活动的制度背景 | 第55-58页 |
(一) 荷兰郁金香泡沫下的虚拟经济制度基础 | 第55-56页 |
(二) 法国密西西比股市狂潮中制度因素的作用 | 第56-57页 |
(三) 英国南海股市风波与虚拟经济活动管制的起源 | 第57-58页 |
四 金融资本本位下的虚拟经济制度--规制 | 第58-62页 |
(一) 虚拟经济规制的制度环境 | 第58-59页 |
(二) 虚拟经济规制起源的经济背景 | 第59-60页 |
(三) 管制虚拟资本--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60-62页 |
五 虚拟资本统治地位的形成与发展 | 第62-68页 |
(一) 虚拟资本崛起的制度环境 | 第62-63页 |
(二) 虚拟资本崛起的经济背景--滞胀 | 第63-64页 |
(三) 规制的变迁--放松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64-66页 |
(四) 经济史上的新变化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动因 | 第68-95页 |
一 导言 | 第68-69页 |
二 虚拟经济产品市场的出现与生产效率的变化 | 第69-75页 |
(一) 信用货币、外汇制度与社会生产效率 | 第69-70页 |
(二) 债券、股票与生产规模的扩大 | 第70-73页 |
(三) 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与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 第73-75页 |
(四) 结论 | 第75页 |
三 利润和利润率(Ⅰ):虚拟资本与利润的产生和分配 | 第75-81页 |
(一) 虚拟资本与价值和利润的形成 | 第75-77页 |
(二) 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关系演变的实证研究 | 第77-80页 |
(三) 虚拟资本价值增殖及对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 | 第80-81页 |
四 利润和利润率(Ⅱ):利润率的变化和虚拟经济制度变迁 | 第81-85页 |
(一) 产业资本利润率的增长--规制的起源与结果 | 第81-83页 |
(二) 产业资本利润率的停滞和下降--虚拟经济规制的变迁 | 第83-80页 |
(三) 虚拟资本价值增殖及对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 | 第80-85页 |
五 利率变化与虚拟经济制度变迁 | 第85-88页 |
(一) 利率变化与虚拟资本形成机制的一般研究 | 第85-86页 |
(二) 利率规制与虚拟经济的制度变迁 | 第86-87页 |
(三) 利率变化和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环境的生成 | 第87-88页 |
六 技术的进步、经济思想和金融理论的发展和虚拟经济制度变迁 | 第88-95页 |
(一) 技术的进步 | 第88-89页 |
(二) 经济思想和金融理论的发展 | 第89-95页 |
第五章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 | 第95-119页 |
一 企业组织性质和功能的演进与虚拟经济制度变迁 | 第95-107页 |
(一) 工业企业集团金融化 | 第95-100页 |
(二) 服务性行业的新趋势 | 第100-101页 |
(三) 商业银行虚拟化 | 第101-103页 |
(四) 机构投资者的成长 | 第103-107页 |
二 市场结构的变化与虚拟经济制度变迁 | 第107-112页 |
(一) 虚拟资本市场制度与结构的特点 | 第107-109页 |
(二) 现代虚拟资本市场的运行和制度安排 | 第109-112页 |
三 虚拟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与政府 | 第112-119页 |
(一) 国家理论的渊源和国家理论的理性重建 | 第112-113页 |
(二) 虚拟资本的增殖途径与国家的相关制度安排 | 第113-115页 |
(三) 虚拟经济制度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 第115-119页 |
第六章 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绩效与评价 | 第119-143页 |
一 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一般绩效分析 | 第119-125页 |
(一) 国际虚拟资本的利益与风险 | 第119-121页 |
(二) “有德行的”金融和“邪恶的”金融 | 第121-123页 |
(三) 虚拟经济领域的产权、道德风险和外部性 | 第123-125页 |
二 国际虚拟资本统治下的福利资本主义 | 第125-143页 |
(一) 福利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 第125-126页 |
(二) 福利资本主义条件下虚拟经济活动的经济背景 | 第126-128页 |
(三) 福利资本主义条件下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 | 第128-143页 |
第七章 中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的变迁分析 | 第143-169页 |
一 中国虚拟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3-154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制度缺陷 | 第143-149页 |
(二)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三)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及其周期 | 第152-154页 |
二 中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选择的取向分析 | 第154-163页 |
(一) 中国的金融发展、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 | 第154-156页 |
(二) 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虚拟化研究 | 第156-159页 |
(三) 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 | 第159-163页 |
三 中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发展的对策选择 | 第163-169页 |
(一) 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世界经济背景环境 | 第163-164页 |
(二) 我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4-165页 |
(三) 我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建设的对策选择 | 第165-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9页 |
后记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