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假释制度的概述 | 第1-19页 |
一、假释的起源与发展 | 第7-10页 |
二、假释制度比较 | 第10-17页 |
(一) 假释条件的比较 | 第10-13页 |
(二) 假释类型的比较 | 第13-15页 |
(三) 假释考验期限的比较 | 第15页 |
(四) 假释考察监督的比较 | 第15-16页 |
(五) 假释撤销条件的比较 | 第16-17页 |
三、假释的性质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的假释制度 | 第19-34页 |
一、假释制度的概念 | 第19页 |
二、假释的条件 | 第19-26页 |
(一) 刑期的限制 | 第21-23页 |
(二) 对象的限制 | 第23-26页 |
三、假释的适用 | 第26-34页 |
第三章 我国假释的实践 | 第34-42页 |
一、假释率低及其影响 | 第34-35页 |
二、假释率低的原因及反思 | 第35-42页 |
第四章 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 | 第42-51页 |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 第43-46页 |
二、修订法律,健全法制 | 第46-47页 |
三、改革审批、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
声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