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左贡县怒江大桥桥台稳定性分析
| 第1章 绪论 | 第1-10页 |
| ·引言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 ·时间安排 | 第9-10页 |
| 第2章 地质概况 | 第10-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0页 |
| ·地形地貌 | 第10-13页 |
| ·地层岩性 | 第13-16页 |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6页 |
| ·气象及水文地质 | 第16-18页 |
| ·不良地质 | 第18-19页 |
| 第3章 结构模型试验 | 第19-40页 |
| ·结构模型试验相似原理 | 第19-22页 |
| ·模型试验设计内容和试验程序 | 第22-23页 |
| ·模型试验目的 | 第23页 |
| ·确定模型试验类型 | 第23-24页 |
| ·选取原型 | 第24-26页 |
| ·实际边坡剖面图 | 第24-25页 |
| ·实际边坡岩体力学参数 | 第25-26页 |
| ·建立模型试验几何模型 | 第26-27页 |
| ·选取模型材料 | 第27-30页 |
| ·模型材料类型选取 | 第27页 |
| ·模型材料几何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 第27-30页 |
| ·结构面模拟 | 第30页 |
| ·模型制作 | 第30-33页 |
| ·左岸边坡模型制作 | 第30-33页 |
| ·右岸边坡模型制作 | 第33页 |
| ·模型试验 | 第33-40页 |
| ·试验布置和准备 | 第33-39页 |
| ·进行试验 | 第39-40页 |
| 第4章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69页 |
| ·确定实际相似参数 | 第41-42页 |
| ·加载情况考虑 | 第41页 |
| ·确定实际相似比 | 第41-42页 |
| ·模型试验数据处理依据 | 第42-43页 |
| ·左岸边坡 | 第43-56页 |
| ·模型应力分析 | 第43-47页 |
| ·模型位移分析 | 第47-49页 |
| ·模型变形过程分析 | 第49-50页 |
| ·模型变形破坏情况分析 | 第50-53页 |
| ·模型边坡变化情况综合分析 | 第53-54页 |
| ·实际岸坡应力、位移及稳定性分析 | 第54-56页 |
| ·右岸边坡 | 第56-67页 |
| ·模型应力分析 | 第56-58页 |
| ·模型位移分析 | 第58-60页 |
| ·模型变形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 ·模型变形破坏情况分析 | 第61-65页 |
| ·模型边坡变化情况综合分析 | 第65-66页 |
| ·实际岸坡应力、位移及稳定性分析 | 第66-67页 |
| ·模型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 第67-68页 |
| ·实际边坡(在设计荷载下)稳定性综合分析 | 第68-69页 |
| 第5章 FLAC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69-94页 |
| ·FLAC分析原理 | 第69-72页 |
| ·FLAC概述 | 第69页 |
| ·FLAC基本原理 | 第69-71页 |
| ·FLAC算法介绍 | 第71-72页 |
| ·FLAC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 ·几何计算模型建立 | 第72-75页 |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75页 |
| ·数值模拟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5-92页 |
| ·左岸模拟边坡分析 | 第75-84页 |
| ·右岸模拟边坡分析 | 第84-92页 |
| ·数值模拟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 第92页 |
| ·实际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92-94页 |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