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以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言第8-10页
第二章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区域优势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第10-22页
   ·区域优势的界定第10-12页
   ·关于区域优势的传统理论的回顾与分析第12-14页
     ·绝对优势理论第12页
     ·相对优势理论第12页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第12-13页
     ·里昂惕夫之迷第13页
     ·对传统理论的评述第13-14页
   ·新贸易理论--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丰富和完善第14-17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14-15页
     ·需求相似理论第15页
     ·规模经济理论第15-16页
     ·对新贸易理论的评述第16-17页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17-22页
     ·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第18-21页
     ·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第21-22页
第三章 对区域优势理论框架的总结第22-35页
   ·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第22-24页
   ·对区域优势的理论框架的归纳第24-34页
     ·形成区域优势的条件第24-32页
     ·推动区域优势实现的驱动力第32-33页
     ·实现区域优势的战略第33-34页
   ·区域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培育区域优势的几点启示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第35-39页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第35-37页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第35-37页
     ·中国外经贸战略的转移第37页
   ·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第37-39页
第五章 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区域优势分析第39-64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基本情况第39-41页
   ·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概况第41-43页
     ·当前我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背景第41-42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已经取得的成果第42-43页
   ·云南省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优势分析第43-63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社会经济简况第43-50页
     ·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间的贸易量的分析第50-58页
     ·次区域国家贸易商品结构分析第58-59页
     ·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间的投资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第59-63页
   ·对云南省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区域优势的总结第63-64页
第六章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第64-77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65-67页
   ·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原则与战略目标第67-68页
     ·战略原则第67页
     ·战略目标第67-68页
   ·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措施第68-77页
     ·把投资作为除传统对外贸易以外的重要合作方式之一第68页
     ·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领域作为优先合作的对象第68-70页
     ·大力发展包含多种形式的边境贸易第70页
     ·加快次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第70-73页
     ·积极参与次区域水资源开发第73-74页
     ·加快次区域的旅游合作第74-75页
     ·开展次区域农业生态方面的合作第75-76页
     ·发挥云南优势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合作第76-77页
结论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薪酬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云南世博集团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统计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图方法研究--以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