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低品位硫化镍矿的处理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5页 |
·镍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 第10-14页 |
·镍资源的现状 | 第10页 |
·镍矿资源类型 | 第10-11页 |
·我国镍资源的特点 | 第11-14页 |
·镍矿产地质特征 | 第14页 |
·细菌浸矿研究的概况 | 第14-16页 |
·浸矿微生物的种类及生理特性 | 第16-18页 |
·含镍矿物的选矿工艺 | 第18-22页 |
·硫化镍矿的压热氨浸 | 第19-20页 |
·硫化镍矿的压热酸浸 | 第20-21页 |
·二次镍精矿氯化浸出 | 第21页 |
·含镍红土矿的湿法冶金 | 第21-22页 |
·镍矿物的细菌浸出 | 第22页 |
·微生物浸出技术在其它矿物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钴的生物浸出 | 第22-23页 |
·铀的生物浸出 | 第23页 |
·金的生物浸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镍矿物细菌浸出的机理研究 | 第25-37页 |
·硫化镍矿细菌浸出的主要机理 | 第25-27页 |
·细菌直接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细菌间接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细菌浸矿复合作用机理 | 第27页 |
·硫化镍矿细菌浸出的其它机理 | 第27-31页 |
·电化学反应机理 | 第27-28页 |
·细菌浸矿过程中的初级、次级作用机理 | 第28-31页 |
·硫化镍矿细菌浸出的初级过程 | 第28-31页 |
·气体在浸矿体系中的溶解及各相间的迁移 | 第28页 |
·细菌的生长 | 第28-29页 |
·细菌在矿粒表面的吸附 | 第29-30页 |
·浸矿体系中的传质过程 | 第30-31页 |
·硫化镍矿物细菌浸出的次级过程 | 第31页 |
·细菌吸附与表面电荷的关系 | 第31页 |
·细菌表面电荷的研究意义 | 第31页 |
·细菌表面电荷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 第31页 |
·影响细菌浸出技术的主要因素研究 | 第31-37页 |
·细菌培养基组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浸矿体系中的PH值 | 第33-34页 |
·矿石粒度的影响 | 第34页 |
·通气状况的影响 | 第34页 |
·金属离子Ni~(2+)影响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37-41页 |
·镍矿选冶的重要性 | 第37页 |
·镍矿选冶的技术现状和水平 | 第37-39页 |
·镍矿细菌浸出的重要性 | 第3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试样、试剂与试验方法 | 第41-57页 |
·云南某地铜镍矿简介 | 第41页 |
·该原矿性质的研究 | 第41-47页 |
·中贫矿化学组成 | 第42-44页 |
·中贫矿主要金属硫化物化学成份及嵌布特性描述 | 第44-46页 |
·主要金属硫化物的化学成份 | 第44页 |
·主要金属硫化物嵌布特性描述 | 第44-46页 |
·主要金属硫化物粒度的测定 | 第46-47页 |
·试验矿样的制备 | 第47-50页 |
·柱浸试验矿样分析 | 第48-49页 |
·杯浸试验矿样分析 | 第49-50页 |
·试验中所用到试剂及仪器 | 第50-51页 |
·培养细菌及浸矿过程中所用试剂 | 第50-51页 |
·试验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 | 第51页 |
·细菌的培养 | 第51-57页 |
·浸矿菌种的来源 | 第51页 |
·细菌的分离纯化 | 第51-52页 |
·细菌的培养基 | 第52页 |
·菌种的鉴定 | 第52-53页 |
·细菌的驯化培养及改良 | 第53-54页 |
·分析方法 | 第54-57页 |
·细菌生长的测定 | 第54页 |
·细菌活性的测定 | 第54页 |
·浸矿体系中铁的测定 | 第54-57页 |
第五章 试验过程及试验现象 | 第57-67页 |
·细菌耐Ni~(2+)、Cu~(2+)浓度试验 | 第57页 |
·试验细菌的生长曲线 | 第57-58页 |
·液体培养基PH对细菌繁殖的影响 | 第58-59页 |
·柱浸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59-62页 |
·柱浸试验操作过程 | 第59-60页 |
·柱浸试验现象及化验 | 第60-62页 |
·杯浸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62-65页 |
·杯浸试验操作过程 | 第62页 |
·杯浸试验现象及化验 | 第62-65页 |
·浸矿细菌活性研究对比试验 | 第65页 |
·试验的结果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探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
附录B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所做的课题 | 第75-76页 |